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科学编制财政“十四五”规划 助推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12/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天津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编制“十四五”规划,努力推进天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准确把握“十四五”发展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天津市既处于发展方式深度调整期,也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性窗口期,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引育发展新动能,增强内生动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从财政看,下一个五年是加快健全现代财政制度、显著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关键时期。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财政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大挑战。我们要把财政事业改革发展置于时代大势中去考量谋划,主动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坚定信心、坚定意志,以钉钉子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干好自己的事,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财政工作,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为实现 “十四五”规划目标作出财政贡献。

天津财政“十四五”规划编制将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构建国内大市场中,树立市场观念,采取专项资金、基金、直接投入等财政支持创新方式,支持科技创新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地,促进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实现;在构建国际大循环中,促进发挥天津区位优势,支持天津企业发展,服务世界经济。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好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提高改善民生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围绕民生大事难事急事精准发力,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在发展中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三是以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着力提高财政改革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的协同性、耦合性。四是以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健全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增长机制,运用零基预算理念科学核定预算,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五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深化大数据综合应用,用系统化思维全流程整合预算管理各环节业务规范,按照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要求推进流程再造。六是以强化政治机关建设为保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努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制定出台承接政策,大力支持承接符合天津“一基地三区”定位的功能、产业和项目,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支持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和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加强渤海污染综合治理,强化153公里海岸线保护,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落实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工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大力支持京滨城际、京唐城际、津兴铁路、津潍铁路、津承城际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落实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建立以“专项资金+产业导向+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持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机制,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集聚高端人才、创新性载体培育等五项行动计划,努力将天津市打造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落实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抓好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等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扩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项目经费管理及自主权,赋予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人员项目组织自主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财政经费使用管理自主权、预算调剂权、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五权”,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创新管理方式,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科技任务。

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进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突出支持重点,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提高财政资金投向精准性,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开展重点服务进口、技术及技术服务出口,高水平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高水平推动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东、北非市场的重要平台。


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就业优先,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机会公平的充分就业。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严格基金收支管理,健全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教育事业发展和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相关政策,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高使用效益,教育投入向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倾斜、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推动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中央对天津市城市定位相匹配、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支持推进健康天津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通过网格化布局方式组建区域医联体,健全完善基层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和基层首诊制度,向全体市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管理服务。强化防治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水平。

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构建更加科学的分类救助政策体系,切实提高救助精准性、及时性。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努力做到应救尽救、应保尽保。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筹资标准调整机制,适度提高救助水平。


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继续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打破“基数+增长”的预算安排模式,基本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管理,项目安排“一年一定”,不再与预算基数挂钩。通过严格项目预算申报审核、推进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实行政府投资联动管理等措施,打破部门界限、项目使用的限制和约束,按照资金性质、使用用途、归口部门进行整合归并,着力解决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问题。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来龙去脉、历史渊源,将财政资金安排与单位干事创业统筹结合,从严审核部门申报项目的轻重缓急和实施落地条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推动绩效关口前移,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方式,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优化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目标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扎实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暂缓或停止拨款,督促及时整改落实。强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建立绩效自评结果抽查机制。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扩大项目支出重点绩效评价范围。

推进大数据综合应用。依托信息化支撑和服务改革,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促进财政内生数据的上下贯通和统一规范;推进数据治理,运用大数据思维,强化数据资源的融合与集成,实现财政内生数据与政务共享数据、互联网数据的汇聚融通。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财政经济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及时准确把握和研判经济运行态势,提高财政宏观调控与风险处置能力;对财政资金进行全周期绩效分析和动态监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坚决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向,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券举债规模的确立机制,保持举债规模与偿债能力相匹配,提高专项债券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水平,让市场在专项债发行定价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设统一的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平台,让市场、投资者能够全面详细地了解专项债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进一步压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属地属事责任,细化完善年度化债方案,用足用好债务缓释政策,稳妥化解债务风险存量。

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严格执行基层财政运行风险监测和市对区“三保”预算事前审核机制,对个别“三保”支出风险突出的区财政国库账户实施监管措施。完善市对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困难系数评价体系和绿色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增加补助和调整存量集中资金,加大对困难区补助力度。加强资金统筹调度,利用国家阶段性增加基层财政现金流政策,将提高留用比例增加的资金全部拨付区级使用,增强资金支付保障能力。

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让利政策,坚持放水养鱼、做大蛋糕,涵养财源税源。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堵塞征管漏洞,确保该减的一定要减到位,该收的一定要收上来。继续狠抓财政收入质量,坚决防止和纠正收过头税、乱收费、虚收空转等行为。加强预算平衡调度,完善以收定支类项目支出与收入挂钩机制,把好各项支出关口,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多措并举开源挖潜,大力盘活部门持有的企业股权、长期低效运转或闲置房产,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土地出让,多渠道挖潜增收,把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

责任编辑  张小莉  梁冬妮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