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两会建言 | 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建议坚定不移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2021/03/05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经受住了重大疫情的考验,总体上平稳,但也暴露出产业链上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尤其是遭遇到关涉安全的“卡脖子”问题。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更好支撑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兹建议:

一是补短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把握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区域化、本地化趋势,进而重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找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薄弱环节,支持领军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和集成研究,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既要注重从产学研用维度布局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成果从原始研发,到应用开发研究、到“0到1”转化、到“1到100”产业化贯通;也要注重从上下游产业链维度部署创新联合体,推动领军企业引领,中小微创新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合力攻坚。强化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生产环节和生产工艺、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技术研发,补齐关键环节的短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 

二是锻长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力。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进一步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竞争新优势,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部断供的反制和威慑力。以全球抗疫合作为契机,持续加大对国际市场提供包括疫苗在内的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和药物等,发挥国内相关工业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影响力。

三是固底板,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密切跟踪国内中低端制造业向国外转移的动态,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创新、升级能力和适度产能。同时,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持续优化国内工业全产业链发展布局。

四是促创新,打造以“中国制造+智造”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在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促进数字产业化化和产业数字化。力争每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增长7%以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国际高端产业配套环节和先进要素在国内集聚发展。

五是优政策,协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强度。扩大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和比例,把现有政策75%的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至125%。持续实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先进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改革完善消费税制。

时与势依然在我,链与链做精做强。奋斗“十四五”,产业链供应链决不能“掉链子”,依托新型举国体制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培植一批“链主型”企业,不断筑牢强基强链的“大国安全线”。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