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2020 年《财务与会计》《财务研究》读者、作者座谈会观点拾萃

2021/01/26

图片

红日出东方,山河万里春。时光的画轴不徐不疾,以它固有的节奏向前铺展。岁末年初,回首往昔,点点星光,蔚为汪洋,给人以光亮、以希望,以鼓舞、以方向。2020年12月18日,《财务与会计》《财务研究》读者、作者座谈会的召开,恰似这一束星光—— 来自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的代表共聚一堂,畅谈与《财务与会计》《财务研究》相知相伴相守的深厚情谊,结合“十四五”规划对“两刊”应关注的重点选题提出建议,对“两刊”更好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等建言献策。

中国财政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江湧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对参加本次座谈会的嘉宾表示感谢和欢迎,并阐述了对“两刊”未来发展的思考。杂志社党委副书记罗文光出席会议并讲话。座谈会由杂志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秦中艮主持。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有一种努力叫坚守

植根实践,润育幼禾,直至树高百尺,根深沃土。2020年是《财务与会计》自1978年试刊以来与广大财会人携手共进的第42年。“以不息为体”,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路走来,《财务与会计》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不忘初心,紧跟财会改革发展进程,积极宣传改革成果,逐步形成“专、深、精、特”的办刊风格和特点。“以日新为道”,作为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发行的财务学术期刊,《财务研究》自2015年1月正式出刊起,已经伴随广大财务学人走过六载岁月。6年来《财务研究》坚持创新,倡导争鸣,专注学术,以学理求证回应时代呼唤。在新时代、新发展的格局下,《财务与会计》《财务研究》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坚守风格定位,坚持行稳致远。

财政部税政司调研员胡振虎感言,自己一直是中国财政杂志社忠实的老朋友,是“两刊”的忠实读者,也是杂志的特约审稿人。杂志中涉及税制改革、减税降费等方面的真知灼见对税政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财务与会计》偏向实务,《财务研究》偏向学术,“两刊”定位准确,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财政部资产管理司金瀚博看来,《财务与会计》有“三个结合”:一是政策把握度和市场敏锐度相结合。文章有最前沿的理论研究,也有专家学者的个人探讨,对部内司局的政策制定、修订很有启发。“两刊”是政策的宣传阵地,守好这个阵地有助于向读者宣传好我们的政策。二是专业严肃性和知识普及性相结合。有些文章理论性、专业性非常强;也有些文章通俗易懂,普及财会基本知识。三是理论深度和实践操作性相结合,助力相关部门在制定具体政策时有更强的规划性和科学性。

财政部会计司调研员杨海峰表示,“两刊”在财会理论研究领域、财会实务界是两面旗帜,在引领会计学术研究、宣传财会政策、指导会计实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财务与会计》有“三个特点”:一是政治站位高,是财政部主管的重要宣传平台,紧跟财政重要工作,比如最近推进的管理会计、政府会计、财会监督等,从理论研究和实务经验方面做了很多宣传。二是一直在创新,一方面专栏主题持续更新,内容紧跟前沿,形式上创新,经常组织征文活动,为相关财政政策制定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传播形式上,通过微信客户端及时发布刊物文章信息,展现文章中的新观点。三是很务实,杂志定位准确,可理解性、可读性、指导性强,对指导实务工作非常有帮助。

文化和旅游部财务会计司管理处处长李峻谈到,《财务与会计》充当了“四个角色”:一是重大政策的“宣讲人”。近年来会计改革出台的政策很多,刊物能在第一时间将权威部门对政策的解读予以刊载,解读政策出台的意义、背景、原因,帮助实务工作者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二是准则制度的“老师”。以政府会计改革为例,准则制度的出台需要将现行的各项财务规则、财务制度与会计核算做好衔接,需要在实务操作层面进行政策协调,《财务与会计》设置了专栏,就不同场景下如何贯彻执行好准则制度进行深入讲解,有效辅导基层会计人员做好会计核算。三是重大改革的“灯塔”。近年来新经济、新模式、新技术、新理念给财务与会计工作带来冲击和挑战,《财务与会计》搭建了一个权威平台,不仅在理论层面进行探索,还介绍了很多操作层面的创新,成为会计改革探索的指路“灯塔”。四是不同观点交流碰撞的“平台”。《财务与会计》经常就一些热点问题刊发系列文章,比如近期的财会监督大家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等,各种观点在这样的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

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韦秀长认为,《财务与会计》是全国发行量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综合性财会类期刊之一,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形式新颖,与时俱进。一方面内容方面新颖且接地气,及时反映财会改革与发展的新进展、新政策、新要求,以及新的财会、财税法律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收集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文章体裁和文字表达有新意,《财务与会计》开设了很多富有人文特色的栏目,如“乐享工作 乐品生活—— 新时代会计职业女性风采”“财会审论坛”“阅读与欣赏”“会计人语”等,这类栏目文章短小、灵动、有新意,且文字“贴地气”,时代感和感染力都很强。二是文章通俗易懂,实操性强。《财务与会计》作为一本财会专业刊物,刊发了大量财会实践中常见的难点问题的解决之道、具体业务处理的介绍和解析、企业理财经验的推介与分享等方面的文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有助于帮助财会人员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编审靳毓从转载的角度畅谈《财务与会计》的“两个特点”:一是紧贴财会领域实务操作的难点、热点问题,文章专业性、权威性、政策性、时效性都很强。二是编校质量高、文字优美流畅,不会担心有病句或者错别字的问题,基本不会发现编校错误。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围绕刊物建设阐述了“三个力”:一是保持定力,很多企业把《财务与会计》当作工具书或必备读物和指南,对于做的对、做的好的方面要继续坚持,行以致远。二是保持活力,刊物还需要更灵活一些,在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结果导向方面做更多工作。三是保持耐力,时间能证明一切,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黎明之前,能走多远、走多长需要耐力。《财务与会计》走了40多年,《财务研究》走了6年,注入了一代又一代会计人的血液中,每天看看政策声音、看看实务广场、看看学术高地,总是觉得很温暖。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蒋占华认为,《财务与会计》有“四性”,即文章具备实用性、时效性、创新性、可读性。他感慨《财务与会计》是会计人的良师益友,是实务工作者的指明灯,是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的园地。刊物的很多栏目办得很好,如阅读每期的“万寿点墨”就知道本期重点分享的内容、阅读“专家视点”会发现专家视角下对重大事情的见解,这些好的栏目要继续坚持下去。同时,建议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的相关栏目,使广大财会工作者从典型案例中得到警示。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财务部副处长吴祥表示“两刊”有 “三正”:一是价值观正。刊发论文时不唯作者的职称、单位、是否有重大基金支持等因素,文章质量是刊发的唯一标准。二是行为正。编辑人员认真负责、严谨细心、不厌其烦、提供专业指导,体现了编辑人员的能力和态度。三是产品正。《财务与会计》在业内广受好评,虽然财务人员工作很繁忙,但即使再忙也每期必看,可以说《财务与会计》是本好杂志、良心读物。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副部长戴国华用初心、传承、创新 “三个关键词”对《财务与会计》的内容、风格进行总体评价:一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财务与会计》办刊的初心就是立足基层、面向社会,服务财会人员、服务财会工作,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高度信任。二是守节明心,方现传承。《财务与会计》在读者对象的定位上侧重于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和金融、保险、外汇、证券市场理财分析人员及大中专院校财务教学及科研人员,多年的发展也收获了大批读者和作者。三是勇于创新,永不僵化。《财务与会计》始终坚持传承和创新,“理财案例”“研究与探索”“业务与技术”“纳税与筹划”等栏目已成为品牌栏目,深受读者和作者的喜爱。《财务研究》也同样坚持“守初心,担使命,严要求”,通过国内财务权威专家匿名审稿、编辑部认真核稿,已初步形成《财务研究》“专、精、深、特”的办刊特色,刊发了多篇内容新、具有较高深度的财务理论研究文章,在促进财务学术交流、推动财务理论创新和财务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财务资金部副总经理解琦将 “两刊”内容总结为“三个度”:一是政策“把脉”有高度。对于大家关注和讨论较多的财税政策和热点问题,会请财政部相关司局、业内专家进行详细解析,力求精准传达政策制定者的初衷和目的,阐释政策背后的逻辑和意义。二是学术探讨有广度。《财务与会计》不同栏目聚焦不同读者的需要,如“研究与探索”注重创新、“业务与技术”注重细节、“纳税与筹划”注重应用。三是理论研究有厚度。《财务研究》专业化水平高,专注于理论研究,文章不乏业内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展示和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探讨,既注重财务基本理论的探讨,也涵盖了宏观、微观领域的财务管理研究内容,更延伸至企业治理、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它的专业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来自高校的教授同样围绕“两刊”的定位及特色畅谈自己的感受。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谢志华指出,最好的定位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在理论层面有所探讨。做一本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实践的理论性刊物,要将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财务与会计》杂志一路前行,要将理论与实务二者结合起来;《财务研究》则一定要定位在财务研究上,要让业界真正清楚财务和会计是有差别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化成感慨,“两刊”伴随财会人成长。他曾在《财务与会计》发表了近20篇文章、在《财务研究》发表了3篇文章,在他看来,两本杂志不仅是精神的家园,编辑部也像一个大家庭。多年来《财务与会计》办得越来越好、《财务研究》也办得非常有特点。他对“两刊”的感情也正如他曾应编辑部的邀请写的诗一般——“喜欢你,因为你是我的家园。”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聚焦重点选题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在“时”与“势”的考量下,在“危”与“机”的较量中,新时代对“两刊”也提出了新要求。“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越是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越要在千帆竞发中立主导,在百舸争流中立主流。与会嘉宾在热烈的气氛中探讨重点选题、重大话题,找准选题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聚焦国家重大改革举措,关注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用一条条饱含智慧的建议为“两刊”选题建言献策。

中国财政科学院副院长徐玉德建议,“两刊”选题可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重点关注国有资本做优做大做强、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审计如何助力平安中国建设、如何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政府会计等方面,同时《财务与会计》的案例篇幅可适当增加,鼓励做深做实做透。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期刊编辑部编审曾铁兵认为,可以紧扣国家及会计行业“十四五”规划,关注双循环新格局,关注会计监督、注册制下信息披露规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及新技术、公司治理、会计服务行业的发展与改革成果。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淑梅建议围绕中央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落实“过紧日子”具体要求开展专题研究;围绕特定行业领域开展征文活动,如教育领域可关注科研人员简政放权等,再分领域、分行业具体展开。

北京市财政局会计处处长贾学青建议围绕“十四五”规划、会计改革管理、财政部门的重大课题等方面发挥财政科研平台效应,让地方、基层的同志能够找到方向。如政府会计改革已经开始推进了,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杂志能够继续关注相关内容,为读者做调研、搜集案例时提供借鉴。

谢志华希望“两刊”能够引领大话题、大思想、大实践,即便是一个案例也要具有普适性。“两刊”每年应该有一个主题,把当年最重大的事件在主题中真正体现出来。同时,要定位本质,明晰一些基本概念。另外,要建立官产学研相互触动的体系,目前高校学生在理论功底、理论高度、理论逻辑等方面较为薄弱,要官产学研相结合,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之间优势相长,形成作者群体。

王化成建议“两刊”要关注重点问题。比如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股权结构改革中非常重要的话题,对企业财务行为带来很大影响,体现在偿债能力、资金结构、资产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财务与会计》可以聚焦混改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双向进入后对财务行为带来的变化。还要关注新经济、新技术领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会计的岗位设置、工作职能、工作重点会在此环境下发生重大变化,未来财会工作岗位可能会利用人工智能完成会计核算,业务运营的数据将更为直观地体现,为业财融合打下基础。《财务研究》则要聚焦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如资本结构、股利、兼并收购、资产估值等,基础理论研究具有较长的生命力,长期来看具有一定的引用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张新民认为,《财务与会计》实践导向鲜明,《财务研究》的财务色彩也越来越强。建议加大对一些原创的、基于中国的实践和理论的挖掘,目前《财务研究》在此方面已经很注重,可以继续坚持和发扬。同时也应该加大对教育的关注,可以多探讨财务专业教育、财务和财会人员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雪云提到,跨学科的融合带给会计学新的机遇,也为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的财务将与商业模式相衔接,信息技术的崛起也将重建传统的会计形式,可以从非传统的会计理念和形式入手,从社会学角度解释企业财务会计行为。与此同时,会计的新生可能会催发一些“不太像会计”的产物,可以关注会计的新作用、新发挥,而非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赵寿森认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对财务与会计人员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财务面临转型,财务手段、对财务的认识、财务会计与实务结合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建议多关注财务转型、业财融合等内容,以及数字资产、收入准则等具体应用问题。

会计是商业文明的共同语言,凡涉及到商业文明之处,必不可少财会监督的反馈、督查、纠偏。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处长孙锋谈到,2020年年初,财政部聚焦财会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定位和职能作用等方面开展了学习调研,得到了中国财政杂志社的大力支持,《财务与会计》开设了“财会监督大家谈”专栏,向社会征集加强财会监督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目前已收集稿件170余篇、刊发45篇。希望刊物继续加强对财会监督的反映力度,尤其是关注会计监督对于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会计工作效能等相关问题。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主管王兆蕊表示,作为财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为有效发挥作用,必须是“跨出去”的监督,除了聚焦会计作用机制研究以外,还应挖掘它的创新和突破。同时在作者群体的选取上,建议 “跳出会计看会计”,以非财会工作者的视角看财会监督,使选题更加多元化。

经世济民正其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热词,与会的多位嘉宾阐述了对混合所有制改革选题的思考。韦秀长建议增加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架构、经营授权、绩效制定及激励、财务资金管控等方面的案例;靳毓认为可以探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思考多重股权结构与治理效果的关系;戴国华建议可重点关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研究、实务操作和成功案例。


青山在望,春光万里:促进媒体深融

青山在望,织就千重锦;媒体深融,春光万里秀。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自此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媒体从业者用脚力丈量新征程,用眼力前瞻新空间,用脑力思谋新发展,用笔力记录新成长。参会嘉宾结合自己的经验,畅谈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媒体变革之道。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张庆龙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树立“互联网+三大战略”的理念,将公众号作为一个平台而非窗口,可以与“今日头条”“抖音”等相关媒体连接,通过开展论坛、培训等多样化活动,将数据变现,强调信息的及时性。二是增强服务意识,编辑人员同时是《财务与会计》品牌的营销者,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三是结合读者群和用户分析,将公众号打造为生态圈。当面临变化时,生态圈将从简单的物理变化发展为一系列化学反应,“两刊”应积极应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付磊表示,在杂志推广方面,可以增加刊物电子版,读者看起来方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文章,有利于扩大“两刊”的影响力和读者群体,但同时也需要处理好新媒体和纸媒的关系。

国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事务合伙人刘鹏认为,“两刊”要积极拥抱时代,除微信公众号外,微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也可以积极尝试,例如可以由作者提供素材内容、展示研究的思路等。同时,可组织一些线下活动,如每月围绕当前的财务问题、会计问题、最新政策组织沙龙、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对读者、作者的吸引力。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韦秀长认为,数字经济正成为巨大的经济资产,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希望“两刊”借助电子渠道破解纸媒在及时性和交互性上的缺陷,营造“纸媒、互联网、掌媒”三圈环流的体系,继续成为中国财会期刊的“领跑者”。张连起建议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时效性强的特点,用公众号积极回应热点问题,对于公众号上的优质内容可进一步整合后推送到《财务与会计》纸媒。树立全媒体思维,对于因篇幅、时效性等原因无法在纸媒上刊发的文章,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表,扩大《财务与会计》的影响力、聚合力。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座谈会在深度和温度的交融中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发言者掷地有声,聆听者聚精会神,正午的日光透过窗纱将会议室染上更炽热的色彩,现场一片热情洋溢。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财务与会计》《财务研究》将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向着更清晰的方向赓续前行,期待下一次与新朋老友畅叙往昔情缘、共谋发展新篇。初心不曾更改,遇见永如初见,正如那首诗中写的一样:“喜欢你,因为你是我的家园。”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