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发展正当时

作者: 《中国财政》记者 雷艳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19期 2025/10/23

凭祥产业园夏石片区内,龙马管控集团(崇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现场,施工作业正紧张有序地开展;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内,大批海上风电及海洋装备制造企业在此落地生根;西部陆海新通道防城港江海联运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已成为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

“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是国家赋予广西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春阳说。广西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立足独特区位优势,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精准有力的政策举措,支持深入推进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统领的各类园区建设,推动全区上下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把广西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不断塑造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图片

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项目。

刘臣东 摄

图片

财税政策强赋能

激活发展新引擎

图片

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省区和最近出海口,广西拥有沿海、沿边、沿江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2023年5月,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获得正式批准,标志着园区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政策”优势,广西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进程,开创跨区域跨境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2024年,自治区财政统筹政府债券、中央基建投资预算、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专项资金等共计90.42亿元,继续支持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以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为导向,畅通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广西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财政的有力支持为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目前产业园区已承接跨境跨区域产业链项目140多个,总投资超2400亿元。

为推动园区升级发展,借鉴发达地区园区的经验做法,东兴、凭祥、钦州、北海等4地产业园区大幅整合归并园区管理机构,实行“一区多园”、“区政合一”管理模式。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局、政务服务中心、财资管理局等部门,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同时,聚焦放权赋能加快政务服务集成授权,扎实推进“云帮办”、“免证办”、“异地通办”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财税政策“组合拳”更是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实效。广西财政厅印发《支持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财税政策措施工作方案》,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推动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提质增速。北海市对固定资产投产超3000万元的工业项目,按投资额30%给予补贴,单个项目最高5000万元。在加力落实财政补助政策的同时,还持续推进“五免五减半”政策落地。北海市蓝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信义玻璃(广西)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真金白银”的税惠红利,减轻了企业经营的负担,降低了融资成本,为企业技术研发、设备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北海市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补助资金20739.64万元。第一批通过认定的七个博士、新福兴硅科技等6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均实现“双零”(企业所得税、高管人才个人所得税 “零缴纳”)。在凭祥产业园区,2024年共获得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补助资金560.83万元,累计新增认定符合“五免五减半”税收减免政策企业26家。另外,累计投放“桂惠贷”8.77亿元,惠及园区企业572户,节约融资成本约1058.1万元。

图片

产业集群聚合力

打造发展新高地

图片

清洗、消毒、取浆、装瓶……在凭祥产业园广西中果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飞速运转,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的椰子、青柠、芒果等新鲜水果被加工成速冻果浆、风味果酱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商超。

凭祥产业园位于崇左市,横跨凭祥市、宁明县两个行政区,由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整合而成。园区经过几年的创新发展,已初步形成东盟特色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家居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以及轻工纺织、机械装备制造等两大重点产业,延伸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新能源产业、生产性服务等多个辅助产业。园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89家,其中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企业64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1.9%。高水平科技创新主体(企业)新增4家,其中,祥盛公司刨花板品牌处于全国领先,星油藤大健康产业成为全区新的明星产品。去年1—11月,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13.42亿元,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9.32%。今年以来,中国—东盟广西睿达数字物流产业园项目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越丰水产品加工等13个项目竣工投产,申报“双新”项目8个。

北海市近5年来工业投资年均增长率达28.6%,百亿元工业项目建成12个,另有9个在建,光伏玻璃和不锈钢产能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并建成全国最大的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501.9亿元,工业投资275.5亿元,两项均占全市90%以上。绿色化工、能源、硅基材料、高端纸业、电子信息、不锈钢以及海工装备制造、铝基材料等产业实现重大突破,成功构建起“6+2”向海工业集群。其中,绿色化工、金属新材料分别入选首批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合浦县光伏压延玻璃产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海陆交融,共融共荣。广西依托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平台载体,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通过产业转移发展对接,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加快打造体现广西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力的支柱产业。

为进一步支持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发展,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单独设立了“2024年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支撑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等专项指南,支持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企业、高校院所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关键环节、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2024年,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专项立项项目45项,其中沿边临港四市获立项项目21项,获得科技经费资助9166万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承担5个广西绿色化工新材料科技“尖峰”专项重大专项项目,获得资助科技经费6100万元。

图片

通关升级畅通道

构建开放新格局

图片

位于凭祥市西南端的友谊关,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盟各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行走在友谊关口岸,“智慧”二字随处可见。“近年来,友谊关边检站通过深化便利化改革,深度运用快捷通关系统2.0,整合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数据交互等技术,实现车辆和司机‘预先备案、自主采集、快速核验’三步即可通关,平均通关时长缩短75%。”友谊关边检站民警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友谊关口岸出入境货车查验量达12万辆次,同比增长20%。进出口货值达1309.3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出口机电产品723.8亿元,同比增长47.5%;进出口货运量达139.7万吨,同比增长39.8%。

图片

1271辆汽车在钦州港排队装船发往沙特达曼港、阿联酋杰贝阿里港

靠近东兴口岸的老街上,店铺林立,各类越南特产琳琅满目,边贸繁荣气息扑面而来。东兴市是我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与越南芒街市隔河相望。一大早,北仑河一桥上就人潮涌动,人员通关的“东兴速度”同样令人瞩目。以“智能闸机+人工分析”方式,探索构建旅检工作“三个一”通关模式,旅客通关时间缩短至6秒。2024年,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858万人次,同比增长54.6%,稳居全国沿边口岸首位;外贸进出口总量158.4万吨,同比增长75.3%。

位于宁明县的爱店口岸,与越南峙马口岸相对。为保障进口水果快速、顺利从爱店口岸通行,爱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主动对接进口企业,提供出入境业务咨询,积极做好通关保障服务,做到车辆“一次停靠、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货物通关“零等待”、上下“零延时”,助力进口水果安全、快速验放。近年来,宁明县加快推进爱店口岸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口岸通关环境、通关措施和进出口管理,确保跨境运输高效畅通。

通关升级“提速”,口岸周边正从“通道经济”升级为“产业经济”,在服务广西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24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7563.9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广西对东盟贸易进出口总额3978.2亿元,增长17.2%,东盟已连续25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广西与越南进出口总额达2955.8亿元,同比增长16.4%。

作为市场经营便利地先行区,聚焦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改革创新等领域改革探索成果,在园区“遍地开花”。东兴产业园创新探索“两国两区”RCEP产业合作机制,与越南芒街市签订5项工作备忘录,建立“1+3”合作框架。中越跨境合作建园模式初见成效,“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组装”的跨境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形成。在贸易结算领域,边民互市贸易代理人付汇试点突破政策壁垒,支持本外币结算的业务规模跃居广西首位,设立了我国边境口岸首个境外来宾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我国首个面向东盟的数字人民币使用体验中心。崇左累计形成67项制度创新成果,新增20项全国首创的经验做法,其中《创新边境口岸出入境车辆快捷通关查验模式》、《创新实施中越跨境快递物流服务业标准输出 畅通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2个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中柬产业园启动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试点稳步推进,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从制度创新到产业集聚,从产业培育到开放升级,广西财政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持续深化沿边临港产业园改革发展,不断提升园区对产业发展的承载力、集聚力、带动力,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