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北海:三策并施、边海联动 助力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蓬勃发展
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强调,“要加快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近年来,广西北海市抢抓“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重大机遇,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抓手,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支持园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6+2”现代产业体系布局,通过精准布局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基础设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园区经济逐高向新,以高品质园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1—8月,全市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550.71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75.37亿元,同比增长2.77%;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64.97亿元、同比增长24.39%,完成工业投资106.04亿元、同比增长2.47%,经济带动能力强劲。

2024年10月5日,广西蓝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北海基地)首船吸力桶管架发运。
广西蓝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供图
落实财税支持政策 增强园区发展动能
优惠支持政策是园区发展的“助推器”。中央围绕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在财税、用工、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北海市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财税支持政策,打通政策落实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把政策的“白纸黑字”转化为发展的“真金白银”。
一是加大政策宣贯,推动政策落地生效。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支持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财税政策措施,加强政策解读,组织园区张贴政策宣传海报,制作宣传展板,在城市主干道电子大屏动态滚动宣传海报,对园区企业进行上门“一对一”政策指导,让企业对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对政策红利应享尽享,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二是加大资金保障,兑现财税优惠政策。依法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投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补助资金2.07亿元,重点支持发展制造业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物流补贴、引进制造业人才等,目前完成第一批6家重点制造业企业补助兑现。
三是加大稳岗力度,保障企业用工需求。2024—2026年,每年给予每个产业园区1000万元,统筹用于吸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支持产业园区优化企业用工、人才引进、职业技能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鼓励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尽可能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用好用活债券资金 优化园区基础设施
以政府债券为重要抓手,安排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逐渐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专项债券项目的良性循环,推动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
一是资金投向精准赋能,筑牢园区发展根基。2018年以来,北海市财政累计投入产业园区专项债券100.58亿元、一般债券19.04亿元,重点投向铁山港(临海)工业区、龙港新区铁山东港产业园等核心区域,推动超50个关键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见效。其中,铁山港A5深海排放管工程完成管道铺设,绿色能源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龙港新区光伏产业配套污水处理厂尾水深海排放工程启用,220千伏还珠站——新福兴电力线路顺利送电等项目补齐了产业发展短板,为光伏材料、高端化工、海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提供了优质承载空间,助力形成“6+2”向海工业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基础。
二是助力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激活沿边经济动能。在政府债券资金引导下,沿边临港园区成为产业集聚“强磁场”。2024年北海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新签约项目24个,投资总额282.42亿元,其中:新签“四类500强、专精特新”强优企业合作项目9个、投资总额76.12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重点制造业项目18个、投资总额240.3亿元,制造业引资额、项目投资完成额双双领跑全市。海工装备制造、深远海风电产业链加快成型,华电蓝水一期、常友科技投产,中车项目开工,三峡集团、金风科技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
三是开放平台提质升级,打通内外循环通道。政府债券精准支持北海综合保税区新型保税物流、加工贸易项目及龙港新区光伏产业配套等项目建设,完善“保税仓储+加工贸易”功能,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注入新动能。依托债券资金支撑的铁山港20万吨级航道等口岸设施,北海港域能级显著提升。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5586万吨,同比增长5.4%;集装箱吞吐量首破百万标箱,同比增长19.3%。政府债券为沿边地区深度对接东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提供了坚实支撑,让“边陲末梢”跃升为“开放前沿”。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提升园区发展质效
按照“战略要优、目标要清、风险要低、信息要畅、场景要好、产业要多、效益要高”和“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政策一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产业园区改革,激活力、扬优势、补短板,切实把改革效能转化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实绩实效。
一是深化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开展产业园区整合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完成龙港新区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与合浦工业园整合,龙港新区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北海国家(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园区财政体制。加快推进北海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高新区等三大国家级产业园区整合工作,进一步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与使用效能,提升园区治理能力与协同发展水平。
二是优化产业园区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持续推出一大批便民利企政策措施。在减税降费方面,严格执行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五免五减半”、“六税两费”减半征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在政府采购方面,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和电子合同“秒签”,免收投标履约保证金、以信用承诺替代多项证明材料,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截至2024年,北海市在广西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连续6年位居第一。
三是强化产业园区绩效评价。对投入园区建设的财政资金加强管理和监督,健全绩效评估体系,配合财政部对北海市铁山港区绿色能源产业园综合配套工程专项债券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切实提升园区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2024年,北海市在自治区产业园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在小组中排名第一,获得500万元资金奖励;铁山东港产业园在小组中排名第二,获得400万元资金奖励。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