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广西财政赋能沿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19期 2025/10/2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区,具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广西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筹措资金,强化政策供给,围绕“一个重点、三个维度、四方联动”,赋能沿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图片


突出创新驱动首要重点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配合自治区业务主管部门出台《广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重点支持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推动设立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认缴总规模33亿元,预计实现母子基金总规模100亿元,2025年安排“数字广西”建设资金7亿元,支持人工智能发展,聚焦支持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建设、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赋能千行百业、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产业生态。

深入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2024年以来,统筹资金8.84亿元,支持实施首轮科技“尖锋”行动,在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动力装备、高端铝合金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绿色高效平陆运河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等七大产业领域组织实施重大项目120项,突破重大技术93项,聚焦“7+2”重点领域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广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按照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标准分类分档补助,推动企业引进区外科技成果在桂转化及产业化。2024年以来,筹措资金超2.5亿元,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能力和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聚焦“点线面”三维发力

有力推动特色产业量质齐升     

加快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做好“点”的文章。2024年以来,筹措资金29.47亿元,支持“双百双新”、“千企技改”等432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聚焦铝、糖、机械装备、钢铁汽车、石化化工、有色金属、高端绿色家居、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优势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设立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周转资金25亿元,有力支持重大工业项目征地拆迁、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加快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周转资金设立以来,已滚动支持37个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其中,南宁太阳纸业林浆纸一体化技改及配套产业园二期项目2024年9月获得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周转资金支持后,项目建设进度显著加快,当年新增投资24亿元。

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线”的基础。2024年以来,统筹政府债券、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专项等资金433.64亿元,支持包括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沿边临港产业合作区在内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项目,重点支持产业园区标准厂房、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沿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效释放产业集聚潜能。2024年广西通过安排发行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石化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加快构建多元化石化产业体系,助力以钦州石化产业园为核心的北部湾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广西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引导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带动“面”的提升。2024年以来,筹措资金4.51亿元,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重点发展制糖、化工新材料、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稀有金属、生态铝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集群,并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给予奖励,加快培育建设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截至目前,全区认定蔗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稀有金属、生态铝、先进装备制造业等12个自治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柳州市柳南区土方工程机械零部件产业集群、北海市合浦县光伏压延玻璃产业集群等11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及南宁市邕宁区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玉林市玉州区内燃机零部件产业集群、来宾市兴宾区蔗糖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等30个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图片

中国石油广西钦州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 王芳 摄

强化“财税金社”四方联动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积极落实财税支持政策。2023—2030年,对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转移产业法人企业和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新办产业法人企业实施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五免五减半”政策,即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适用第1—5年免征、第6—10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优惠政策。对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符合条件的新办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5年。2022年4月1日—2026年12月31日,对全区征收对象免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政策执行期间,失业保险费率降低至1%,工伤保险费率以现行基准费率为基础下调50%。2024年以来,广西全区共减征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超75亿元,让企业“轻装上阵”。

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2024年,自治区财政厅统筹安排“桂惠贷”贴息资金30.5亿元,撬动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提升“桂惠贷”投放精度,推动“桂惠贷”投放贷款2317.34亿元,惠及经营主体10.37万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9.33亿元。出台《广西金融惠企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对金融机构当年新发放且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按照一定的利差比率进行贴息,帮助符合贴息政策的市场主体降低融资成本。2025年,自治区财政厅统筹资金1亿元,按新增担保金额一定比例给予担保费用补贴,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增信、分险、降费作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企业和“三农”主体。2025年1—8月,广西新增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金额371.07亿元,支持市场主体5.03万户,融资担保年化综合费率0.68%,为市场主体累计节约融资成本6.16亿元。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撬动作用。2024年以来,广西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广西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举办2025广西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推介暨签约大会,加快构建“1+10+N”基金集群,即以“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为母基金,带动各类资本投资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数字经济产业、绿色经济产业、现代服务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大专项股权投资、企业并购等10大类、N支子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2025年,广西区本级财政新增预算120亿元注资引导基金。截至2025年8月底,广西区本级财政通过引导基金累计实缴出资各类基金129.13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实缴535.09亿元,实现投贷联动近1800亿元,累计投资125家区内企业项目,包含8家上市公司、49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瞪羚企业等。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