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浙江:系统化统筹 标准化引领 精细化管理 积极探索财政科学管理新路径
2024年底,财政部赋予浙江开展地方财政科学管理专项试点任务。浙江财政将全力抓好财政科学管理试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立足中央部署和省情实际,谋划具体改革举措,建立“1+11+N”任务体系和工作体系,印发试点实施方案,推出55项改革举措和115项细化措施,省市县联动开展重点攻坚,共同探索科学管理新路径,切实提升财政管理系统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为全国财政改革发展大局贡献浙江经验。
统筹财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
提升财政管理系统化水平
一是加强财政政策统筹。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提出的“4+1”重要要求,推动政策端口前移,集成政策完善重要领域财政保障体系,加强与财政“十五五”规划、财政中期规划的衔接,出台财政助推创新浙江、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能级开放强省、共同富裕、文化强省建设等4个实施方案,实现从服务保障到主动谋划的转变。构建“8+4”经济政策财政要素保障体系,按照8个领域集成精准聚焦、效果明显的政策,每年统筹省市县财政资金超6000亿元,系统化集成式支持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资金资源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重点领域推进“钱随人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政府财力可承受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科学配置机制。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车为载体,创新推出“固定+流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精准补助山区海岛县新购和改造的巡回诊疗车,保障农村居民能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加强资产统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行政事业单位等存量资产资源盘活利用,完善省级公物仓制度,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跨部门跨级次跨地区调剂共享。实施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23—2027年)》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普通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的意见》,推动高校编制“一校一策”方案,通过盘活土地等资产、加大预算和债券支持、协调市县共建等方式,拓展高校发展空间,服务人才强省战略。
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提升财政管理标准化水平
一是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出台《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建成以人员类、公用经费类、项目支出类为核心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细化形成23款36项公用支出标准和48款187项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全省预算支出标准库规范,明确预算支出标准基础要素,指导市县完善标准库建设,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推动基层发挥首创精神,探索细化领域支出标准。如德清县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建立污水处理、公交运营等16项个性支出标准,2025年仅城市综合管养项目就节约资金约1.5亿元。
二是构建专项资金分配因素库。按照“部门职能—核心业务—支出政策”路径,全面梳理所有专项资金具体分配因素,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因素库,构建财政支出政策图谱。优化重构专项资金具体分配政策,优先保障基本民生以及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整合归并目标接近、资金投入方向类同的资金,取消政策到期、已达既定目标、政策绩效欠佳的资金。
三是完善全过程绩效管理闭环机制。完善事前绩效评估机制,探索财政部门提前介入,省级以水利领域为切口,研究制订水库类工程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要求项目部门在可研阶段试点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如温州市将事前评估报告作为当地政府会议审议内容,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建设指标精确、分类科学、索引简便的绩效指标库,出台《浙江省省级预算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完善兼具浙江特色和普适性的绩效指标体系,并借助AI模型实现绩效指标智能推荐功能。强化结果应用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改进管理和完善政策实质性挂钩,压实部门主体责任。
落细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
提升财政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是构建过紧日子长效机制。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推动完善浙江省实施办法。率先建立过紧日子评价机制,构建“人、财、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量化节约成效。在全国率先实施“公务餐”制度,推动“公务餐”跨区支付云平台与“浙里报账”应用联通,有效解决公务活动用餐不便问题,防范“舌尖上的腐败和浪费”。配合开展“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指导全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视频制作支出标准。持续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2025年全省“三公”经费预算比上年下降1.1%。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实行统一系统、统一流程、统一规则的“三统一”监控新模式,推动首批地区(台州、舟山)上线部门预算执行监控模块。梳理50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正负面清单,设置83条事前预警规则,进一步明确资金使用边界。持续扩大转移支付监控范围,实现中央项目全覆盖,省级121项、杭州市级220项转移支付监控全覆盖。
三是推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集约运维改革。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统一运维、数据统一管理,建立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一个口子进、财政一个口子出”的项目评审与财政保障机制,所有单位数字化项目纳入五部门联审,杜绝未批先建。严控省级项目数量和规模,重点支持数字政府2.0建设,强化已建成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全面梳理省级存量政务应用系统,清理低效应用,保留、整合及削减取消一批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