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喀什:守正创新担使命 财金赋能促发展

作者: 喀什地区财政局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18期 2025/09/29

喀什地区作为祖国西大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肩负着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十四五”以来,喀什地区财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民生为本、改革为要、风险为底、队伍为基”为抓手,精准发力、务实担当,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图片

聚焦民生福祉

构建高质量民生保障体系

图片

民生是财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喀什地区坚持“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倾斜”,建立民生支出优先保障机制,构建与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相匹配的民生投入动态调整体系,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了从“生存保障”到“生活品质”、从“民生工程”到“民心所向”的跨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业优先,稳住民生“基本盘”。“十四五”以来,落实助企纾困、稳岗拓岗措施,累计发放各类就业补助资金22.1亿元,90万人次从中受益。加大重点群体帮扶力度,支持就业困难人员、监测户、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年均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100万人次以上,实现“就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

教育提质,夯实民生“未来基”。“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017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0余所,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全面落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9.36%。推进1200余个薄弱学校改造与标准化建设,教室多媒体、校园互联网覆盖率均为100%,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城乡。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拥有喀什大学、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校生达4.8万人。营养改善计划覆盖所有农村学校,减轻了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助力乡村振兴和教育质量提升。

医疗保障,守护民生“健康线”。2021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300余亿元,建成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重点医疗机构,拥有各类医疗机构3800多家,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机构实现100%标准化全覆盖。卫生健康队伍不断壮大,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达成“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不出地区”。

安居工程,筑牢民生“安居梦”。2011年以来,累计建成安居房、抗震防灾房80.4万套,受益群众320万人;2019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投入资金21亿元,完成750个小区改造,惠及6万余户;建成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房、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39万余套,配租37.5万余套,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40平方米,让更多居民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水利惠民,破解民生“水难题”。“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水利投资超110亿元,年均增量超10亿元,重大水利工程发挥防洪保安全、供水打基础、灌溉促生产、引水改生态的巨大作用;实施城乡供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100%,巴楚县、伽师县、喀什市、泽普县先后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运行管护体系,解决了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

图片

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图片

改革是财政事业发展的动力。喀什地区财政系统坚持以改革精神引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推动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预算绩效管理,构建“闭环体系”。2018年以来,深入推进“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绩效理念,建立“绩效评估—目标设定—监控—评价—应用”闭环管理体系,形成地县协同、制度健全、运行成熟的工作格局。2025年1—7月,对1126个部门单位的6360条整体支出绩效目标、4694个项目366.62亿元资金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绩效管理,实现“每一笔钱都有绩效”。

规范财经秩序,打造“制度+技术”模式。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制度+技术”管理机制,将预算管理法规、政策和规则全部嵌入一体化系统,打造“基础信息清晰、编制科学规范、执行高效衔接、绩效全面开展”的预算管理系统,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聚焦财政运行薄弱环节,地县联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防止资金长期闲置,规范管理、堵塞漏洞,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资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财政监管,形成“良性循环”。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监管为重点,建立健全制度150余项,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梳理“人、财、物、事”风险点,强化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监督;运用“双随机、一公开”开展抽查,立查立改问题;积极整改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确保全面彻底整改,形成“监管—整改—提升”良性循环。

图片


图片

财金赋能发展

激活经济增长潜力

图片

财政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喀什地区财政系统坚持“财政搭台、金融唱戏、企业受益”,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支持、提升金融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持续开展财税金融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成员单位及金融机构落实惠企措施,2025年平均审批时限较2024年压减10%。开发“丝路财睿智能系统”,构建预算管理“智库”,用“AI+财政”助推零基预算改革提速;构建“DeepSeek金融综合服务系统(2.0)”,精准匹配企业融资需求,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

支持产业发展,强化风险保障。聚焦特色产业,加大对特色种植、养殖、加工产业的资金扶持。积极落实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覆盖面由45%提高至62%,风险保障额同比上升10.66%,农业产业抵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累计筹集奖补资金4000万元,引导“保险+期货”业务从农产品1大类4个品种,拓展至农产品、农副产品、工业品3大类20个品种,极大地丰富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手段,推动产业升级、农民增收。



图片

坚守风险底线

筑牢安全屏障

图片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喀什地区财政系统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政府债务保持“绿色等级”。始终将政府债务限额内申请自治区发行转贷债券作为唯一合法融资途径,2024年债务率为89%,处于“绿色”低风险等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暂付性款项化解存量增量。按照“全面清理、锁定总额、分类消化、标本兼治”原则,构建“制度约束、动态管控、责任闭环”体系,2018年前存量暂付款已全部实现清零;2025年6月末,暂付款规模占比从2024年末6.76%回落至5.14%,风险敞口收窄。

金融风险防控“早准实”。强化金融风险监测,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持续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全地区银行机构贷款不良率始终保持在2%以内,2024年为0.77%,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著。




图片

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财金铁军

图片

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喀什地区财政系统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根本遵循,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精于业务、通晓政策、善于管理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地区财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凸显,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提升”。

能力提升,培养专业人才。依托四省市对口援疆优势,借助疆内外高校等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力量,开展财政、金融政策和业务专题培训,举办“金融大讲堂”近60期,培训近40000人次,提升党政领导、企业管理层“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能力。通过“岗位练兵、业务竞赛、导师带徒”等方式,培养年轻干部,打造“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干部队伍。

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基层调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务实、清廉、高效”的工作作风,树立财政干部良好形象。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春华秋实。喀什地区财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践行“财政为民”理念,在民生保障、改革创新、经济赋能、风险防控、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地区稳定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