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财政赋能生态路 高原绘就修复图
项目背景 西藏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亚洲水塔”,其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供给。然而,受高海拔、严寒缺氧等自然条件制约,西藏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敏感,自我修复能力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赴藏考察时作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的重要指示。同年,《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制定实施。拉萨作为自治区首府,长期面临城市周边山体裸露、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监测数据显示,工程实施前拉萨周边森林覆盖率不足20%,年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沙尘天气频发,生态环境承载力持续下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了拉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作为国家“双重”规划(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核心项目推进。2018年拉萨市申报实施了拉萨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2021年自治区启动了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 拉萨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2018年10月,拉萨市人民政府组织申报的拉萨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通过全国竞争性评审,获得了中央财政20亿元资金支持。2024年7月,在完成市级初验的基础上,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联合财政厅和生态环境厅组织财务、水利、生态修复、工程管理等方面11名专家开展自治区级整体验收工作,项目通过最终验收并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备案。试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52.6亿元,共实施7类38个子项目,涵盖拉萨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中下游环境综合整治、周边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多方面。 南北山绿化工程。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是西藏自治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被纳入《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核心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其列为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头号生态工程。该工程规划期长达十年(2021—2030年),计划总投资超过278.66亿元,目标是在拉萨周边南北山区域完成营造林206.72万亩,旨在系统化解决拉萨河谷长期面临的生态退化问题。工程启动前,拉萨河谷每年冬春季风沙肆虐,12月至次年4月平均每月沙尘天气达20余天,严重影响航班起降与居民生活。南北山区域土地贫瘠、干旱高寒,原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屏障功能薄弱。2022年颁布的《拉萨市南北山绿化管理条例》明确“五年增绿山川、十年绿满拉萨”目标,规划造林206.72万亩,覆盖拉萨、山南12县区64个乡镇。 主要做法和亮点 南北山绿化工程建成后年均可新增储水约4980万吨、固碳量约22.91万吨、释氧量约19.3万吨、保肥量约2.71万吨,将在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有效遏制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改善人居环境上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至今,已累计投入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资金57.37亿元。其中,自治区财政投入40.46亿元。截至2025年7月,累计完成营造林100万余亩,总体成活率85%左右,部分区域达90%以上,拉萨市周边、贡嘎机场周边、拉林、拉日等高等级公路沿线绿化已初具规模。建成蓄水池1400余座,铺设灌溉管线7085千米,安装变压器418台,架设高低压线路625.11千米,建设管护道路217.38千米,基本建成“水随林走、电随水走、路随林走”的水电路配套工程保障体系。“五年增绿山川”阶段目标基本实现,“青山拥南北、绿水绕古城”的南北山绿化架构已基本形成。 拉萨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在“十四五”期间实际完成投资52.6亿元,实施项目涵盖拉萨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中下游环境综合整治、周边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多方面。试点项目完成城市水系治理0.89万亩,植树造林1.8万亩,沙化土地修复0.77万亩,流域土地整治7.34万亩,新增水源涵养面积5.2万亩。试点项目显著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取得的成效 生态屏障全面筑牢,环境质量显著跃升。一是防风固沙成效凸显。南北山绿化累计造林100万亩,栽植苗木1.2亿株,总体成活率超85%,拉萨河谷沙尘天气锐减,植被覆盖率提升使风沙侵蚀降低50%以上。二是水质与气候协同改善。拉萨河治理通过生态闸改造、水生带修复,实现重点河湖水质100%达Ⅲ类以上;同时,新增森林调节局地气候,2025年拉萨周边降水量同比增29毫米,空气湿度升至36.4%,形成“林增水润”的良性循环。 惠民增收渠道拓展,绿富同兴模式成型。一是就业与产业双驱动,两大工程累计带动农牧民参与超500万人次,增收18.6亿元;建成保障性苗圃65个,培育油松、沙棘等乡土苗木9000万株,推动“育苗-造林-管护”产业链本土化。二是实现生态资源增值变现,拉萨河仙足岛廊道、南山公园等区域升级为文旅热点,吸引市民游客日均超5000人次;沿河餐厅、民宿等业态增收30%以上,东嘎社区依托绿化发展林卡经济,年分红超30万元。 城市宜居品质升级,高原首府焕发新貌。一是荒漠变成亲水绿廊。拉萨河综合治理建成4.1公里生态廊道,新增绿化7.4万平方米、亲水桥梁及水幕光影系统,盘活仙足岛、太阳岛闲置滩涂,实现“推窗见绿、出门亲水”的城市更新。二是森林环城格局初现。南北山绿化相当于再造600个南山公园,形成东西绵延200公里的“绿色哈达”;拉萨河沿岸串联10余个公园,构建“生产岸线到生活岸线再到生态岸线”的三位一体空间,切切实实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