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以高质量财政监管助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作者: 财政部四川监管局 罗昕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15期 2025/08/27

2025年财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加大财政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这就要求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财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切实履行好财政职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图片

聚焦主责主业

以“三个深刻把握”服务高质量发展

图片

一是深刻把握地方发展面临的三大矛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就包括“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四川作为西部大省,也是转移支付第一大省,转移支付规模超7000亿元,但地方财政运行依然面临“三保”压力大、化债进度慢、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具体而言,需要重点破解三大矛盾:财政资源紧平衡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矛盾;债务化解紧迫性与发展动能转换的矛盾;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监管方式手段滞后的矛盾。政策制定相较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滞后性,部分政策执行过程存在数据交流不畅、多元主体协同失效、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要创新监管手段和管理模式,才能有效防范新经济新业态滋生的财税政策执行偏差等情况。

二是深刻把握监管工作的三大定位。第一,当好政策落实的“护航员”,紧盯专项债券、6万亿置换债券、特别国债等重大政策在川执行效能,全力支持保障减税降费政策、“两重”、“两新”政策等落地落实。第二,当好风险防控的“守门员”,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防止前清后欠,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动态监测地方政府债务,严防“借道国企举债”、“虚假化债”等违规行为。第三,争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上不断攻坚克难,推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蹄疾步稳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在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转移支付绩效评价等领域探索四川经验,推动建立“绩效指标库”和“奖优罚劣”机制。

三是深刻把握形势打好三场战役。第一,打好基层“三保”保卫战。要持续发力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三保”保障主体责任,督促提醒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健全分级责任体系,强化“三保”预算刚性约束,加强“三保”风险防范化解,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拨付资金,扎实兜牢地方“三保”底线。第二,打好债务风险化解攻坚战。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我们要有的放矢督促指导地方及时有效落实财政政策,严防政策执行走偏,严禁增量政策为违规行为买单。同时,要加快融资平台退出审核,推动改革转型、限期“拆庙”,防止通过各类企事业单位异化成为新的融资平台。第三,打好财会监督的持久战。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持之以恒加大财会监督力度,提高监督的精准度、震慑力、实效性。要加强与地方财政部门协调联动,树立财政“一盘棋”思想,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突出问题,加大线索移送和典型案例通报力度,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资料造假,套取、冒领、挪用资金等违法行为,全力保障资金安全、维护财经秩序。

图片

强化自身建设

以“三个锻造升级”夯实履职之本

图片

一是锻造升级政治能力。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2025全国两会精神,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牢牢把握财政工作政治属性和财政部门政治定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构建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机制,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开展党建品牌创建,以高质量党建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落实。

二是锻造升级专业能力。聚焦干部能力建设,构建学用结合立体培养体系,锻造一支“能征善战”的财政监管铁军。一方面,以“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机制织密学习矩阵。线上通过“学习强国”、“财政干教”等平台打造“云端充电桩”,线下通过学习研讨会、案例分享会等渠道模拟“实战练功场”,让干部在沉浸式学习和实践中吃透政策法规、校准监管标尺。另一方面,积极响应财政部“一库两池一室”建设要求,助力“三库一平台”建设,动态更新政策法规库、迭代典型案例库、扩容监管人才库,形成“数据赋能+人才驱动”的双轮效应。同时,推行“双导师制”,以老带新传承经验、以新促老共学技术,实现薪火相传与迭代创新同频共振,让人才活水滋养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锻造升级纪律作风。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学习强国”、“熊猫论坛”等方式和平台,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日常抓小抓细,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问题。要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工作力度,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要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引导支部全体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