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管理+运营”相协同 推进数据资产全过程开发利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高度重视数据资产管理工作,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以数据资产全过程开发利用为主线,以“资源化治理、要素化加工、场景化应用”三个阶段开发和“数据资源、数据元件、数据产品”三类数据精细化管理为特色,围绕“管理+运营”协同架构推进试点工作。
图片来源:包图网
“三阶段开发、三类型管理”模式
(一)划分三个开发阶段,明晰管理权责边界
根据开发利用主体和数据形态差异,将数据资产开发利用全过程划分为“资源化治理、要素化加工、场景化应用”三阶段,明确各阶段集团下属公司(部门)之间的工作边界,构建权责清晰的管理架构。在资源化治理阶段,以集团数据源企业或部门为主,由技术部门牵头,聚焦数据汇聚、清洗、融合、质量评价等基础治理工作。在要素化加工阶段,以集团承担数据运营或流通经纪职能下属企业为主,由业务部门牵头、技术部门配合,聚焦数据标准化、初级开发等工作,重点解决数据安全合规、标准统一、可计量和可定价问题。在场景化应用阶段,以集团数据应用部门为主,重点构建数据应用商业模式,负责对接市场需求,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完成数据应用场景规划、价值评估及运营推广等工作。
(二)细分三类型数据,实现精细运营管理
中国电子建立“数据资源、数据元件、数据产品”三类数据台账,以数据加工链路为依据建立起三类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探索数据分类识别、分层定价。在产权管理方面,按照三权分置要求,尝试将数据持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在数据源发者、持有者和使用者之间合理分配。在成本归集方面,“数据资源类”成本主要归集数据基础治理相关软硬件成本、人工成本等;“数据元件类”成本主要归集专用设备及软件平台成本、人工成本、第三方专业服务成本等;“数据产品类”成本主要归集产品开发工具成本、人工成本等。
“管理+运营”协同实施情况
中国电子围绕“管理+运营”协同架构,探索形成覆盖技术、业务、合规管理等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建立涵盖数据获取、加工治理、流通交易、场景开发的运营路径。
(一)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财务资产方面,实施数据资产登记卡片与台账模板设计,形成“一数一卡”建档机制,启动首批数据资产识别与卡片登记工作。制度标准方面,构建集团和下属公司两级制度体系,涵盖数据资产财务管理、资产运营、合规管理、质量管理、共享使用等方面的制度体系,编制形成20余项管理制度和3项技术标准。基础研究方面,承担或联合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定价和收入相关问题研究、中央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课题研究等。工具建设方面,开展内部数据资产质量评价工作,有序推进中国电子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工作。
(二)数据资产运营体系建设
资产形成方面,中国电子下属中电互联公司开展企业数据资产登记和会计处理工作,于2024年实现“工业机理模型管理引擎”数据资产800万元入表。场景应用方面,启动首批7个数据应用场景建设,其中,芯查查、园区运营等场景充分利用企业自有数据,初步形成从数据采集、加工到产品应用的业务闭环,实现数据资产有效运营与市场化应用。对外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方面,中国电子基于“数据元件”打造跨区域联通的数据资产流通交易市场,联合第三方机构推出数据资产质量评估在线工具,面向社会机构提供数据资产质量免费自诊断服务;面向超过3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数据资产入表、质量评价、管理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