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江西省赣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温江涛:在保障赣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彰显财政担当

作者: 江西省赣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温江涛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13期 2025/07/24

2024年,江西省赣州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以赴保重点、防风险,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在保障赣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彰显财政担当。2024年,赣州市财政局获评“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适度加力  提质增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落实

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带动放大效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策协同发力,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落实。一是收入实现平稳增长。锚定赣州全年收入目标任务,全力挖潜增收。2024年赣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7.65亿元、增长2.5%,高于江西省平均增幅。二是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围绕稳经济、促发展做好保障,财政支出继续保持合理强度,用好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等,推动形成更多有效投资。2024年,赣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8.87亿元、增长6.9%,总量连续十七年位居江西省第一。三是政策协同更加高效。支持设立深赣产业基金、种子基金,通过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撬动社会资本42.05亿元。健全完善市本级担保费和风险补偿金补助机制,推动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55%,降低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成本。用好“亲清赣商”惠企平台,为15.06万家市场主体兑付各类惠企资金91.53亿元。

“小钱小气  大钱大方”

重点保障更加有力

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上下功夫,强化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积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一是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研究出台15条过紧日子硬举措,推动建立差旅费、会议费等10多项支出标准。建立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机制,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必要性、合理性审查,政府投资工程性项目预结算评审纠偏率为16%、政务信息化项目审减率为30%。二是全力支持企业技改。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安排资金1.3亿元支持企业技改和数字化转型,聘请第三方专家团队开展诊断评估,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方案,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7.9%。三是全力支持创新驱动。支持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科创平台建设运营。推动实施“揭榜挂帅”,支持科创分中心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迈进全省前列。

站位全局  服务大局

积极落实重大决策部署

坚持加强民生保障,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围绕服务大局,积极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一是全力支持改善民生福祉。统筹资金974.6亿元支持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民生建设,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4%,省、市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一批群众热切期盼、政府迟早要干的好事实事落地见效。二是全力支持农业基础提升。统筹资金13.97亿元新改扩建高标准农田,加力支持土地流转、农机购置,兜牢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发展预制菜等农业加工业,壮大脐橙、油茶、高山茶等特色农业品牌,脐橙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三是全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资金支持瑞梅铁路、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四好农村路”等项目实施,出台黄金机场、瑞金机场航线补贴新政。深化深赣产业合作,加快深赣“飞地园区”建设,联合深圳、珠海成功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支持赣州国际陆港、赣州综保区等开放平台能级提升,中欧班列已成为省内重要对外开放平台。

改革驱动  敢作善为

财政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在财政管理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上下大功夫,推动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推进财政效益提升。一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贯穿到项目的全方位、全周期、全覆盖绩效管理机制,年内对工业技改、科技、生态环保和商贸等36个重点领域,开展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收回低效无效资金2.05亿元,并推动修订资金管理办法40余项。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围绕合理划分事权与支出责任,稳步推进市以下财税体制改革,研究起草赣州市深化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出台深化乡镇“一级财政”管理工作方案,更大力度调动区(县)和乡镇发展活力。三是全面加强财经监督。推动财会监督与纪检、审计等其他监督贯通协调,对市直医院等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纵深推进乡镇财政资金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落实责任  细化措施

财政风险有效防控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全力筑牢债务风险化解的坚实防线。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在预算编制环节足额保障“三保”需求,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动态监测库款保障水平,将60%以上的经常性收入资金归集至“三保”专户。2024年,赣州市“三保”运行总体平稳,未发生风险事件。二是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将法定债务本息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予以全额保障,争取债券额度用于化解隐性债务,实施全口径债务风险监测,坚决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性债务。三是紧盯国企平台债务风险。用好金融化债政策,通过推动人才住房、农民返迁安置房上市交易盘活闲置资产,助力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和数量实现“双压降”。

抓牢基础  全面从严

党的建设走深走实

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抓牢基础,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一是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常态化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和对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思想大讨论”,把“国之大者”要求转化为推动财政具体实践的有效举措,确保财政工作坚持正确方向。二是高质量抓好党纪学习教育。把树牢政治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作为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目标,局领导班子对照党的“六大纪律”开展4次集中研讨,支部党员结合身边人身边事深入查摆剖析,让“讲政治、顾大局”成为每位财政干部的工作准则。三是持续涵养清风正气。强化业务制度建设,严格内控监督,优化业务流程,堵塞管理漏洞。完善政府投资评审流程,建立集中评审制度,严防隐蔽工程、增量工程虚增数量。强化第三方评审机构监管,年内淘汰35家第三方机构,向主管部门发出3份廉政提醒函。加强政府采购监管,选取第三方机构对不合规行为进行审查。

严管厚爱  系统培养

队伍战斗力不断增强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鼓励实干,鼓励创新,系统培养,持续用力建强财政干部队伍,为赣州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强化干部队伍管理。推动科务会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引导财政干部聚焦问题找方法。深入实施岗位绩效试点,推动工作责任落实。开办“财政讲坛”和财税业务培训班,加快干部成长。二是树牢主动服务意识。坚持“开门办预算”,财政干部主动上门服务预算单位,了解部门工作的发展重点和资金使用情况,结合实情动态调整资金使用结构,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进一步提升预算执行效率。三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确定27项年度重点课题深入调研,广泛开展资金绩效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探究等各类调查研究。聚焦发展重点深入开展调研,了解发展短板和产业链薄弱环节,通过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推动财政保障更加聚焦重点,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