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佛山:发挥财政支持引导作用 提升产业“新质”含金量
作为国家制造业转型试点城市以及珠江西岸制造产业带的龙头城市,佛山是全国第四个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佛山市财政局坚持制造业当家,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财政科技投入、财政政策供给、专项债发行使用、“以租代购”改革、融担基金等为五大抓手,全方位、多维度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支持提升佛山产业“新质”含金量,助力佛山加快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
保障财政科技投入 支持打造制造业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2—2024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累计近180亿元,重点支持“一区一园一城”(佛山国家高新区、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三龙湾科技城)建设发展,保障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建成使用,推动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合作共建科研平台提质增效,支持围绕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氢能技术应用、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加大科研攻关。季华实验室自主研制出全国首台高分辨率喷墨打印成套设备,仙湖实验室研发的全国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佛山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提供财政助力。2024年,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累计达6.2万件,连续3年增长20%以上;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3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突破100家,102家企业上榜“广东制造业500强”,数量居全省第一。 强化财政政策供给 支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传统制造业体量大、升级改造需求强的情况,佛山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一系列实施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政策措施,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印发出台《佛山市加快制造业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工作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以标杆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为主轴、以产业集群为圈层,“点、线、面”一体化推进“数改智转”,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助力“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转型。 一是抢抓用好国家“两新”和省工业技改政策红利。积极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和项目谋划,鼓励企业购置新设备、打造数字化生产线。2024年,共助力企业申报技术改造再贷款和超长期国债约5亿元,获得省下达技改资金约4.52亿元。 二是创新实施“数字贷”工程。着眼帮助制造业企业便利融资,开展“数改智转”,落实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两大政策,从银行和企业两端发力,推动解决银行“不敢贷”、企业“贷不起”问题。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有30家银行推出91个“数字贷”金融产品,帮助数字化改造项目企业累计获得授信超72亿元。 三是支持完善中试产业服务体系。配合主管部门出台专门扶持政策,为初创企业和科研团队提供中小试制程、概念验证、样品打磨等一站式服务,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全市已建有14家概念验证中心、71家中试平台,涵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2024年,全市先进制造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16.2%;工业设备更新投资超259亿元,拉动工业技改投资额保持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5G工厂5家。截至2024年底,佛山实施数字化改造的规上工业企业超7000家,占比超72%。 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 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 佛山市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保持产业永远年轻、重塑佛山制造形象的重要切入点,坚持引育并举,以产业集群培育为抓手,推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储能、医药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超材料、绿色氢能等未来产业,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占比。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一招“关键落子”,倾力打造佛北战新产业园,成为佛山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横跨南海、三水两区九镇,拥有超万亩产业空间。佛山市财政局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建设,2024年全市各级财政向佛北战新产业园投入专项债等资金68.86亿元,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园区快速架起“四梁八柱”,推动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入选省重点支持建设的十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同时,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全面跟踪园区开发建设情况与专项债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合理控制园区在建项目投资规模。 推行“以租代购”试点政策 支持科研平台持续发展 围绕解决科研平台设备采购需求迫切、财政资金紧张的两难困境,会同科技部门制定出台科技领域设备租赁试点工作方案,优化科研平台设备购置模式,由传统的直接采购改为“以租代购”,在满足科研需求的同时,平缓一次性财政支出压力,更好地保障科技创新平台可持续发展。目前,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仙湖实验室、季华实验室采用“以租代购”模式完成约3230万元的高价值科研设备采购。如,2024年仙湖实验室开展设备租赁试点工作,通过“以租代购”方式及时配置先进的研发与中试设备,先后完成超宽超薄轻合金成形技术的中试验证与工程化开发,其孵化的科技企业成功获得3000万元天使轮市场融资支持。 发挥市融资担保基金作用 支持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中小微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佛山市融资担保基金为抓手,推动打造兼具惠贷、融担、易享三大特色的“贷融易”产品体系,依托线上一站式“金融超市”,搭建银企融资对接桥梁,为企业开启融资“直通车”,同时出台相关激励补贴政策,引导合作金融机构减费让利,降低企业获取融资的综合成本,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效用,积极营造精准易享的利企融资环境。特别是围绕不同类型企业发展所需,通过精准定位、靶向施策推出五大特色类产品,其中,“科技贷”旨在助力科创类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技改贷”旨在大力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惠农贷”旨在支持“百千万工程”、支农惠农和乡村振兴工作;“园区贷”旨在重点支持市内高新区、佛北战新产业园及十大制造业园区企业;“外贸保”旨在为外贸型企业外汇套保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截至2024年底,佛山市融资担保基金已促进合作银行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1700亿元,累计扶持各类市场主体超5.5万户,帮助企业节省担保费用超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