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财政部山东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新祥:以优良作风推动财政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
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是管党治党的一张“金色名片”。今年3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再次向全党宣示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决心,再次吹响了加强作风建设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学习教育主题,并对开展学习教育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开展好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层层动员部署,研究制定关于扎实开展学习教育的若干措施和学习计划,在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上下足功夫,推动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持续向优向好。
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增强开展学习教育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撬动作风建设大提升,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有力消除许多过去积重难返的现象,中央八项规定让人民群众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变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赢得了群众的拥戴和信任,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今年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又一次党性锤炼和思想净化,有利于拧紧思想“总开关”,释放干事创业强大动能。 (一)开展学习教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今天,我们处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对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作风形象、意志品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还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要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二)开展学习教育是纠治顽瘴痼疾的必要之举。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不留神就会反弹回潮、故态复发,而且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体共生、同根同源,互为表里、相互交织、相互演化,如果没有风腐同查同治、一严到底的决心,我们就会面临更大的危险。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的战略定力宣示全面从严的态度,坚定不移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让顽瘴痼疾无处遁形。 (三)开展学习教育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8次党内集中教育,取得了宝贵经验和显著成效。此次学习教育是党纪学习教育的延续,有利于推动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进一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检视、剖析、反思,推动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认识开展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坚定的执行力切实开展好学习教育。 上下联动、务求实效 着力在边学边查边改中取得实实在在的突破 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关键要在学、查、改取得实效上下功夫,要牢牢把握工作原则,坚持以上率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服务主业,力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民服务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理念入脑入心,切实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工作实绩。 (一)在理论学习中廓清迷雾。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开展好此次学习教育,要在理论学习方面夯实基础。一是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原文、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云南、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面临形势、方向要求,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二是反复学习“两张清单”、公开通报的违纪违规案例等,详细了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表现形式、作风问题隐形变异的表现形式,掌握行为举止边界,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三是强化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明底线、树高线,尤其重点学习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在内部管理中严格落实勤俭节约、带头过紧日子的要求。山东监管局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专题读书班、讲授专题党课、青年干部演讲比赛等,丰富学习形式,形成了“关键少数”领学、“绝大多数”跟学、“重点群体”促学的学习大格局,以思想碰撞不断促进认识深化。 (二)在问题查摆中找准不足。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一次学习教育,既是一次思想洗礼,也是一次行为纠偏,“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对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两张清单”、基层“四风”隐形变异表现形式等逐条“过筛子”,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标准要求,拓展改进提升空间,为整改整治打好基础。山东监管局组织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集体查摆问题,班子成员带头深挖在履行“一岗双责”、开展监督检查和调查研究、内部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普通干部意见建议,围绕文风会风、形式主义、违规吃喝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深入交流探讨,进一步明晰行为边界、强化纪律意识。 (三)在集中整治中见到成效。检视问题是方法,整改才是目的。要始终绷紧抓整改、抓落实这根弦,细化举措抓整改、压实责任抓整改、明确时限抓整改,用好政治监督等推进落实手段,力求整改举措落地见效、作风变化可感可知。学习教育期间,山东监管局认真研究确定集中整治问题,坚持立行立改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研究起草为基层减负具体举措,对文件字数、会议时长进行分类控制。建立领导班子调研计划表,统筹安排时间、地点。建立因公出差工作台账,更好掌握处室外出调研、检查地点分布情况,及时报告提醒,有效减轻地方压力。 在开展学习教育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坚持从严从实,敢于动真碰硬,坚决从微从细、从常从长,一体推进理论学习、问题查摆、集中整治,在边学边查边改中映照初心、矫正偏差、改进作为。 锤炼党性、细照笃行 始终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我们要清醒认识越往后越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态势,坚决摒弃权宜之计、一时之举的错误思想,克服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倾向,防止转变风向、降调变调的错误期待,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堤坝”。 (一)在锤炼党性修养上下功夫。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修养不足,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四风”就会钻空子,就会打破公与私的“警戒线”、情与纪的“分界线”、是与非的“高压线”。因此,要多措并举强化党性修养。一是强化思想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对党忠诚教育、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常态化举办“同过政治生日”活动,大力宣扬革命文化、廉洁文化、财政文化,切实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二是强化监督提醒,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和节前廉政提醒,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尤其注重加强对年轻干部、新入职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的廉政提醒,对遵守纪律规定情况进行抽查检查,督促增强纪律规矩意识。三是强化警示震慑,及时传达通报违规违纪典型案例、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探索列席庭审现场体验,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牢牢守住思想防线。 (二)在提升监管效能上下功夫。财政监管工作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中央重大财税政策在地方得以落实落地的重要保障。财政监管干部是财政资金的守护者,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参与者,要锻造过硬作风和本领,推动监管工作取得实效。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财政监管工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提升政治能力。二要落实好部党组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加强、聚焦、优化”六字方针,加强对地方经济运行的分析研判,强化财政金融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要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切的问题积极开展解剖式、蹲点式调研,提高服务决策本领水平,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更好知责明责担责,敢于监管、精于监管,廉洁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避免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切实将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转化为推动财政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具体实践。 (三)在优化政治生态上下功夫。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坚持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良好的政治生态又是我们党坚持自我革命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作为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责任”,督促其他党组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坚持“双汇报”、“双指导”,用好政治监督台账,切实将抓机关党建工作压力传导到最末端。二是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是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要过好组织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坚持出于公心、态度诚恳、讲求方法,切实发挥其防身治病的作用。三是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人用人关乎事业的兴衰成败,要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优先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改进工作作风、锤炼能力本领、主动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