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宁波:积极探索推动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

作者: 宁波市财政局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8期 2025/04/29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必须树牢绩效理念,坚持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自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出台以来,宁波市财政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统一,紧扣“服务预算”主题主线,有效破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事前论证不充分、事中监控不到位、事后结果应用不佳等问题,实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推动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新突破。

图片

主要做法和成效

图片
一是优化决策评估流程,发挥事前绩效评估对财政政策前置把关的功能性作用。为改变财政部门“被动买单”局面,创新性地构建了“三问三看三查三核”的事前评估框架体系和评审标准,将事前评估深度嵌入政策和项目决策流程,并将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必要条件,真正实现了事前评估与预算评审深度融合。2024年,宁波财政“主动接单”,对251个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总金额353亿元,共核减项目资金204亿元,核减率高达58%,其中,核减2025年预算139亿元,对172个政策和项目提出了调整完善的建议,让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核减时“心服口服”,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充分发挥了端口向前、做好参谋的作用。
二是强化绩效目标实质性审核,充分发挥以目标压实单位绩效责任的功能性作用。为破解绩效目标管理虚化、目标与预算“两张皮”的难题,从编制、审核和运用三个关键环节发力,发挥绩效目标核心作用。明确绩效目标“约束程度”和“达成时限”双重标准,提高了目标编制的针对性,同时为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分行业分领域的绩效指标库和案例库,为预算单位提供专业化参考和数据支撑。建立“内审外控”双向审核机制,通过预算单位内部审核严控质量,财政部门实质性审核强化外部约束,全面压实预算单位绩效责任。绩效目标已成为预算审核的重要依据,有效推动部门从“重分钱花钱”向“花钱必问效”转型。
三是做实政策期中评估,充分发挥绩效监控纠偏纠错的功能性作用。针对政策执行期(存续期一般三年)较长,事后评价可能错失政策纠偏最佳时机这一痛点,结合零基预算管理要求,建立了政策期中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要求所有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开展期中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政策支持方向、补助标准、资金保障等内容。通过每年的期中绩效评估,实现从“事后灭火”到“事中防控”的转变,既可以有效破解政策纠偏滞后的难题,发挥绩效监控在政策实施中的“稳方向”作用,又能结合政策环境变化,防止财政支出责任的固化,为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提升结果应用效能,充分发挥绩效评价推进预算闭环管理的功能性作用。针对部门评价和单位自评客观性不够、结果应用流于形式等问题,创新推出“强制排序+结果应用”机制,要求预算部门将所有自评项目按A、B、C、D以及既定比例强制排序,并对C、D类项目提出完善政策、改进管理或核减预算的结果应用计划,倒逼部门统筹考虑内部支出结构和项目轻重缓急,实现了部门自评与次年预算审核安排挂钩的闭环管理。
在财政评价方面,针对评价指标体系和第三方机构专业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评价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首创“2+3+8”绩效评价分类指标体系,按照决策、过程和效果三个维度分类设计“指标模块”,根据项目特点灵活组合,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可比性强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同类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可横向对比;同时,全面推行“三阶段十五字诀”绩效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法,并对第三方机构实行奖优罚劣。近年来,评价报告质量显著提升,评价结论的“决策有用”作用得以发挥。
五是重塑政策框架体系,充分发挥部门整体绩效优化支出结构的功能性作用。面对部门普遍存在项目支出固化、政策“打补丁”等问题,以零基预算改革为方向,以政策重塑为基础,以资金重构为抓手,按照“职能职责—目标任务—业务事项”的逻辑,积极探索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试点工作。实践中,重点聚焦产业扶持政策,对“大三农”、“大智造”、“大商贸”、“大文旅”四大领域相关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绩效评价和分档排序,提出政策延续保留、优化提升、整合取消、新增出台四类方案,形成“任务清单”、“政策清单”、“资金清单”三张清单,重塑部门预算项目框架体系,成功探索出一条以政策为主线跨部门零基预算改革的路径。
图片

工作启示

图片
一是绩效管理必须紧扣预算主线。预算绩效管理是以“绩效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按照零基预算改革要求,只有将绩效管理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全流程真正实现与预算管理的深度融合,才能切实发挥其对预算管理的支撑作用。
二是准确定位绩效管理机构的角色。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相关主体协同配合:从财政内部来看,要协同相关业务处、预算处、绩效处三者的关系,明确绩效处重点扮演“改革的推动者、规则的制定者、管理的示范者、理念的推广者、工作的考核者”五大角色,衔接业务处的微观管理与预算处的宏观统筹,充分发挥纽带作用。
三是借智借力才能实现协同增效。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通过引入专家工作室提供智力支撑,可以显著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加强与人大、审计等多方联动,营造协作共赢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氛围,显著提升改革成效。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