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财政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等部署要求,聚焦强产兴业、助企强企、引才聚能,全面做好资金保障、强化财金撬动、优化服务协同,支持提振市场信心、社会信心和企业家信心。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兑现财政惠企奖补386.1亿元,有力助推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生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持续擦亮“两个健康”金名片,为浙江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最优省贡献了“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温州力量。
以强产兴业为核心
打造“迁不走、引凤来”的产业集群
充分考虑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和地方实际,认真研究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持续完善产业链与资金链的配套支撑。一是优化重构“5+X”政策体系。全面评估上一轮产业政策实施绩效,按照“有效政策加力提效、低效政策全面缩减、无效政策果断压减”原则,先后四轮动态梳理工业科技、现代服务业、农业、开放型经济、人才等五大产业政策,更新完善“5+X”政策体系,动态集成发布,推动财政资金投向更精准、更适配、更高效。清理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全市统一的资金兑现管理标准及操作细则,按照企业可查可兑的要求,拆解全市惠企项目3267个,统一标准结构化处理后纳入线上兑现系统,确保政策可看、可兑、可执行。二是建强用好“1+1+1”产业基金。始终把做强做大、用足用好产业基金摆在突出位置,优化构建“1+1+1”新一轮产业基金体系,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国资创新投资基金、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聚焦温州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兴主导“5+5”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持续放大基金撬动作用,吸引国家大基金、央企资本、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组建子基金,共同打造千亿级“基金丛林”,以高效的资金链服务产业链延伸、创新链补强、价值链提升。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引进合作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近40家,撬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温商资本等近300亿元,打造了生财聚财的新增长极。温州市母基金获评2023最受投资机构欢迎的地市政府LP全国第15名。三是创新迭代“3+N”兑现平台。持续迭代“惠企利民资金直达智控在线”产业政策兑现平台,创新打造“政策匹配”、“资质测算”、“免申即享”3项特色功能,构建了特色功能为主、延伸应用为辅的“一站式”兑现机制。通过系统自动生成企业精准画像、颗粒化拆解申报资质指标,实现企业与政策的“一键匹配”、“精准互认”,成功破解政策种类多、查找难、专业性强等政策壁垒问题,确保奖补资金智能推送、直达快享。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已精准推送政策4.7万户次。
以助企强企为根本
打造“破梗阻、优服务”的政务生态
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根本落脚点在企业,持续深化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牢牢抓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是撬动财金协同“杠杆”。紧抓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窗口期,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困难问题,创造性打造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科创指数”、数据资产“入表+资产”等首单首创融资模式,帮助企业将沉睡资产、专利证书、数据产品等转化为可流动的金融资本,持续激发企业创业创新创富动力。同时,将银行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纳入市级公款竞争性存放考核体系,强化普惠领域指标应用,引导银行信贷资源更多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截至2023年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11.48亿元,增长21.24%;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45%,下降0.45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70.36万户,规模居全省前列。二是注入政府采购“活水”。以温州市创建中小微企业友好城市为契机,持续加大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力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资金“活水”。积极实施免收投标保证金和采购文件工本费、履约保证金收取1%以下、预付款比例提高至40%以上等各项政策举措,组织“不见面开评标”和“零跑腿采购”,深化推动政府采购全过程电子化、无纸化交易,持续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创新开发“AI”智能服务平台,跨平台跨部门汇总政府采购需求数据,建立“政采意向”、“政采项目”和“执行结果”三张清单,精准集成公示采购项目,助力企业提前了解动态、及时高效备货。2023年全市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311亿元,占比92%,居全省首位。三是打造专家服务“智库”。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以精准攻坚、有效破解为宗旨,创新组建会计税务专家服务团,推出“专家问诊”服务,全面收集对接企业急难愁盼,有针对性地根据专家特长筛选组队、上门指导、专项对接,大幅压缩前期沟通时间成本,实现“上门即服务、出诊即解难”,精准有效回应企业诉求。大力整合政策、人才资源,推出集“政策、培训、咨询、人才、智库、共享”为一体的“会计税务专家在线服务系统”,梳理解读财政奖补、税费减免缓等300余门精选课堂,为企业提供知晓动态、理解政策的“全景指尖窗口”。截至2023年底,会计税务专家服务团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服务5.4万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3.5万余个,成功辅助11家企业上市。
打造“来温州、创未来”的创业热潮
支持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集聚的“人才雨林”,不断优化提升温州创新创业环境。一是把聚才“磁场”放得更大。全面落实“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2023年全市投入超9亿元支持高水平建设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全力保障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加快推进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围绕“5+5+N”产业所需人才,创新执行“1+1+N”联席会议机制、协同制定人才新政4.0版、迭代升级人才住房政策、定期更新产业人才“紧缺目录”,倾心搭建企业招才引智平台,保障人才“吃用住行娱、婚育老少病”等“关键小事”,打造优化包容的创业环境,加速汇聚“百万人才聚温州”强劲态势。二是把育才“沃土”培得更实。率先推动温州市政府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达成战略合作,依托温州民营经济发祥地、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优势基础,合作共建民营经济温州研修基地,携手创建“民营企业家培训在温州”品牌,牢牢抓实院地联动办学、师资互动调配、课程双向融通,实现高端人才“引进来”、温州经验“走出去”的良性循环,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提供“增值服务”。连续多年举办“财惠民企”财经讲坛,为全市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分析讲解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投融资改革等先进经验,覆盖全市企业家4000余人(次),得到民营企业家一致好评、真情点赞。三是把兴才“高地”建得更强。构建重大科创平台“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支持机制,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累计建设高能级平台68家,瓯江实验室、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国科温州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成为高层次人才的事业成就地。创新打造“十个一批”机制,探索“先投后股”、“拨投联动”财政支持方式,着力集聚一批创新人才团队、助推一批人才创新创业。打造千万方大孵化器创业舞台,高标准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拎包入住”的梦工厂,让青年英才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近两年,全市孵化空间从80万方提升至450万方,5500多家企业(团队)携手入户,超5万名人才扎根创新创业、青年人超4万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