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财政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
财政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聚焦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各项社会保障惠民利民政策落实,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兵团经济平稳运行和各项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
聚焦老有所养
拓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工作“广度”
(一)养老改革稳步推进。自1986年10月,劳动合同制工人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以来,经过近40年发展,兵团已经建立了覆盖城镇、团场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2012年以来,兵团统一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连队职工社会保险费征缴方式;积极落实减轻连队职工负担补助资金政策;稳妥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形成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程,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户籍限制,巩固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最低缴费档次的养老保险费。与自治区财政、人社部门以及社保经办机构协商对接,搭建兵地社会保险统一平台,确保社会保险关系顺畅转移接续。2023年兵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0.57万人,较2013年增长39.98%,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余额141.53亿元,较2013年35.59亿元,增加了105.94亿元,增长了297.67%;支出383.47亿元,较2013年35.59亿元,增加了347.88亿元,增长了977.47%。
(三)助企纾困精准发力。推动社会保障政策与其他领域政策协同联动,经济运行“减震器”作用凸显。先后7次降低社保费率,促进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2020年实施“减免缓降返补”政策,当年为企业减负13.97亿元,“缓降返补”政策延续至今持续助力稳就业、保民生、稳市场主体。
(四)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兵团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建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积极引导参保群众长缴、多缴社会保险费用,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职工群众享受到了制度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8连涨”,连续8年实行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退休人员待遇更有保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从2012年的1882元增至2023年的3484 元,翻了一番,真正提升了职工群众满意度。
聚焦弱有所扶
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温度”
(一)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2004—2023年,先后出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的对象认定、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分类施保救助标准、财产收入核定,审批确认流程等工作要求,将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团镇(街道),指导各师市制定救助对象认定实施细则,同时,进一步加大救助帮扶力度,确保应保尽保,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需求。根据同城同政策原则,与自治区同步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低保标准由2012年的每月不低于237元提高至2023年的678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中基本生活补贴由2016年的每月515元提高至2023年的1035元,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的照料护理补贴标准每月由2016年的100元、300元、500元提高至2023年的200元、400元、1300元;临时救助标准由原来的支出型、急难型临时救助均不高于低保标准的5倍提高至目前的急难型临时救助南疆师市不高于低保标准的6倍,其他师市不高于低保标准的5倍,支出型临时救助南疆师市不高于低保标准的9倍,其他师市不高于低保标准的8倍,特殊困难事项经一事一议后,南疆师市不超过3.6万元,其他师市不超过3万元,为兵团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夯实了保障基础。同时,持续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对3.08万救助对象、10.16万低收入人口生活状况实施动态监测,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救助低保对象932万人次,特困人员12.8万人次,救助临时遇困群众185万人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44.2亿元,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高。
(二)稳步推进养老服务事业长足发展。在促进养老事业发展中充分履行规划引领、政策调控、资金投入、督促检查等职能,广泛调动各级力量关心、支持、参与养老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养老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公共设施,养老服务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兵团养老机构以公建民营为主基调,已运营的118家养老机构中,公建民营91家、自建自营16家,占比90%。兵团每年专注于1—2个重点项目的发展提升,引入专业养老机构参与建设运营,在养老服务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商标品牌,各品牌运营的养老机构达10家以上。每年组织开展2000人次左右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举办兵团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涌现出一大批养老领军人才。同时,通过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智慧健康应用试点等典型示范项目,引领带动养老事业发展,2021年至2023年,第八师石河子市、第一师阿拉尔市、第六师五家渠市先后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评审,累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1293万元,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引导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三)用心用情用力促进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兵团6.4万持证残疾人在教育、就业、康复、维权等方面获得全面保障。兵团党委先后将困难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暖补贴项目、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补贴项目、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项目、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等相继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为低保及特困残疾人家庭发放“水电暖”补贴1796万元。深入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做到了“应签尽签”,重度残疾人、残疾儿童、老残一体、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残疾人的家庭医生签约率为100%,重度残疾人康复、“社区+家庭”个性化精准康复和支持性康复实现全覆盖。2019年以来,为4.42万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1.23万名有需求的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率均达90%以上。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万元提高至1.832万元,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做到应救尽救、应康尽康,不断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质量,为944名0—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通过就业援助等多类专项行动,多渠道、多层次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特别是对就业困难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大学生等群体进行重点帮扶,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3.7万余人次,新增就业2.2万余人,组织开展四届兵团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及一届残疾人展能节,选拔优秀残疾人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康复机构建设,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兵团23家师级医院和148家团场医院全部挂牌残疾人康复中心,为104个团场配备康复设备。坚持普惠加特惠原则,在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大社保体系建设中,筑牢残疾人民生保障。兵团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标准连续两次调标,由每人每月80元逐步提高至每人每月110元,分别惠及1.5万名低保残疾人和2.4万名重度残疾人,覆盖率达100%。将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作为单独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5万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残疾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9%,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7%。
聚焦劳有所得
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工作“力度”
(一)推进就业结构有效改善。加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挖掘一二三产就业潜力,综合运用农牧一线安置、园区企业吸纳、城镇服务岗位带动等方式,统筹线上线下服务渠道,针对性开展就业服务,2012年以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62万人。
(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深入实施“人才强兵团”战略,健全完善“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真心爱才”的人才成长发展体制机制,着眼引优育强,优化服务保障,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开辟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打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各类人才发展搭建平台,激发人才活力。高技能人才数量从2012年的1.1万增长至2023年的3.68万,增长2.3倍。实施“三支一扶”基层项目,累计招募5520人,其中南疆师市3301人,占比59.8%,有效补充了基层人才队伍。将位于乌鲁木齐市的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整建制南迁至二师铁门关市,多措并举提升招生实效,优化生源结构,全日制在校生由2021年0.47万人增加到2023年1.36万人,增幅189%,为兵团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
(三)脱贫人口帮扶成效明显。在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兵团各级坚持把脱贫劳动力作为就业帮扶和技能培训重点,组织实施“一户一就业”专项行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统筹各类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符合条件脱贫劳动力。加大“技能+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帮扶0.5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就业率达98.6%。
聚焦病有所医
让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工作更有“深度”
兵团各级财政、卫健和医保部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切实保障兵团广大职工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截至2022年,兵团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94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7年的9.6%提高到22.08%。
(一)推动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新进步。深入开展健康兵团行动,实施健康城市、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城镇、健康城市建设。兵团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7%、99.5%,连队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9%以上,2023年底连队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连队自来水普及率达99.2%。依托浙大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兵团区域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科研创新和转化平台。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兵团医院、一师阿拉尔医院、四师医院和十三师红星医院规划兵团区域医疗中心,逐步构建贯穿东西南北中的医疗资源总体布局,推动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均等化。投入45亿元实施18个基本建设项目推动师级医院尤其南疆师市医院高质量发展。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9个、兵团级78个、兵团级培育专科19个、120个师级重点专科。建设34个团场医院专病特色科室,推进4家团场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建设标准化连队卫生室776家,达标率100%。依托兵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持续推进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实行一体化、集约化建设。扎实推进疾控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以团场为单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建立1866个公共卫生委员会(覆盖率达99%),进一步提高基层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推进兵团奎屯中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协调上海市中医院对口帮扶兵团奎屯中医院。团场医院中医馆覆盖率达83%、连队卫生室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覆盖率达77.63%。全域推进医共(联)体建设,建成覆盖全兵团的紧密型师域医共体15个,兵团乌鲁木齐区域医联体1个。
(二)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稳健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医疗保障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参保率不断提高,待遇水平稳步提升,经办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兵团已建立起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三重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截至2023年底,兵团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3.94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5.0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94.53亿元,总支出79.28亿元,累计结余129.8亿元。自2023年1月1日起,兵团已全面实施职工医保调剂金制度。落实普通门诊统筹制度,职工普通门诊就诊538万人次,基金累计支付6亿元,同比增长101.7%,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58.15%。建立居民普通门诊统筹机制,将南疆师市和北疆师市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设定为每人500元和300元。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资助困难群众参保3.2万人,资助金额976.97万元,实施医疗救助8.6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基金3862万元。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际联盟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会同自治区医保局开展“南北中部联盟”集采工作。截至2023年底,兵团已累计组织开展集中带量采购药品23批(1137种)、高值医用耗材16批(19类),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幅分别为50%、80%,累计节约医疗费用15.27亿元。兵团招采系统数据总质控率达95%以上。已完成6196家企业3.85万个药品和204.03万个医用耗材的阳光挂网采购,2023年实际采购金额达21.61亿元,同比增长65.97%。持续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兵团所有统筹区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已全面实施DRG实际付费,已完成国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职工住院次均费用下降约251元,次均住院床日减少0.5天。居民住院次均费用下降约203元,次均住院床日减少1.2天,有效降低参保患者就医负担。实现15个统筹区医保基金飞行检查全覆盖,完善了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实施细则。推动兵团3069家定点医药机构完成智能监管接口改造,占比75.5%。全面提升医保信息平台应用水平,提升经办服务质量,兵团参保人员异地就医113.59万人次,同比增长45%,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