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4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2007年,是学院从初创阶段逐步过渡到全面发展阶段的重要一年。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提高思想觉悟,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学院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注重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学院中心组学习制度。学院中心组围绕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将理论学习和学院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专题学习研讨,做到学以致用,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加强教职员工政治理论学习和传统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座谈交流等系列学习活动。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全院开展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等主题实践活动。
二、创新培训机制,教学培训工作呈现新气象
2007年,一方面继续坚持会计审计、财政税收、经济管理三个方向为主导的市场定位,紧紧抓住新会计准则培训的热点,提前组织市场调研,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宽培训领域,深度挖掘培训需求,稳步推进学院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
2007年,是学院从初创阶段逐步过渡到全面发展阶段的重要一年。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提高思想觉悟,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学院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注重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学院中心组学习制度。学院中心组围绕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将理论学习和学院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专题学习研讨,做到学以致用,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加强教职员工政治理论学习和传统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座谈交流等系列学习活动。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全院开展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等主题实践活动。
二、创新培训机制,教学培训工作呈现新气象
2007年,一方面继续坚持会计审计、财政税收、经济管理三个方向为主导的市场定位,紧紧抓住新会计准则培训的热点,提前组织市场调研,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宽培训领域,深度挖掘培训需求,稳步推进学院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合发展的培训机制,实行教学培训和内训会务分别集中运行、保障部门全力支持的新机制,明确分工,互相协调,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做强品牌,做大蛋糕。2007年,学院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92期,培训22168人次,128045人天;承接会议151期,接待16914人次,64649人天,超额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积极服务董事单位,强化大客户战略。2007年,继续以教学培训为中心,全力为财政部党组的中心工作、各董事单位人才培养需求做好服务工作,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学院积极配合财政部各司局和干教中心做好干部培训工作。同时,认真做好对其他董事单位的服务,为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等董事单位举办了系列培训。学院始终将大客户战略作为品牌锻造的桥梁,坚持以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作为大客户战略的重要评估标准,努力开发新客户,维护老客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公司、中国邮政、联想集团、德勤中国、华电集团、中国铝业、兴业银行、华中电力、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一如既往地与学院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中国移动、中石化、中国联通、中储粮、中国节能总公司等大企业也加入了合作的新行列。
(二)全力配合,认真做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工作。2007年初,财政部发布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使会计领军人才工作正式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对学院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2007年,学院在协助财政部会计司、中国会计学会圆满完成了2007年企业类、学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面试选拔工作的同时,重点组织实施了全国四类高级会计人才(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和学术类)第二期联合集中培训,培训分7个小班,共培训200余人。
(三)聚焦时代热点,努力培育新会计准则培训品牌。2007年,学院先后为国资委系统、中国证监会、解放军总后勤部、部分省市财政厅等单位以及部分国有大型企业举办了新会计准则培训班。同时,面对新会计准则培训供不应求但市场培训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学院适时组织优秀专家团队,面向社会举办新会计审计准则公开班,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会计人员能力的提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三、以课题为抓手,推进教材开发工作进度
2007年学院牵头进行“国家会计学院教材体系建设基本思路”的课题研究。教材开发课题组结合三家学院的办学实践与“十一五”发展规划,初步提出了“教材定位职业化、教材体系多样化、教材开发协作化、教材管理规范化”的整体构想,并就构想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专题:基于“能力框架”的教材体系架构设计研究。学院以国家会计学院教材开发课题研究为突破点,推进案例开发工作的全面铺开,加快学院“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开发进程。案例开发方面,明确了案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实了案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要求,并进一步完善案例开发机制。世行项目方面,继续根据“选题市场化、课程小型化、邀标定向化”的课程开发新模式,加强跟踪、落实与反馈,提高课程开发的针对性,2007年,课程开发已经验收课程14门,占已发包课程总数的67%。这些由中外名家按规范程序和要求开发的高质量课程,已由学院教师进行了二次开发,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院品牌效应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根据财政部、世行关于延长课程开发期限的批复意见,学院精心组织、规划了13门新课程,将在2008年度陆续发包。
四、拓展涉台工作,主动服务融入海西建设
“发挥厦门区位优势,促进两岸合作交流,拓展涉台培训业务”是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学院充分发挥福建与台湾交流上具有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创新思路,拓展与台湾相关高校、机构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2007年,学院应台北大学、政治大学、淡江大学的邀请,派出教师考察团,了解委托开发课程的进展情况,并就涉台培训的前景、目标、内容、合作方式及师资交流等问题,与合作单位进行广泛交流。学院还积极为海峡两岸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承办了第十次闽台会计师学术研讨会、第五届海峡两岸信息化论坛、2007年两岸侨联和平与发展论坛等大型论坛和活动,接待海内外来宾近2000人次。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学院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为海西建设添砖加瓦。自落成以来,学院充分发挥“三个同心圆”的办学特色,主动与福建省、厦门市及省内其他城市进行合作,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服务。积极参与地方科研课题,举办“行政效能建设.海西论坛”等活动,为海西的快速发展献言献策。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积极服务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认真做好福建省代表团的接待工作和“投资海西”对口洽谈会会场服务工作。
五、探索交流模式,积极宣传扩大学院影响
2007年,学院进一步加强了外事制度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财政部关于因私出国的相关规定,将本院教职工的因私出国(境)相关审批纳入统一管理的范围。积极探索学术交流新模式,更加注重出访形式、访问对象的多元化,更加注重国际上同类机构的学习考察。2007年,学院派出两个教师培训团,以课题调研为中心,分别赴丹麦和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为期15天的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出访团组的学术性与目的性,在建立有效的外部沟通联系的基础上,更融合学院内部教师专业的提升与学术人脉的建立,将交流、访问和学术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较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扩大学院学术影响与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创立了教师出国培训的新特色。学院确定了“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的方针,充分利用出访和来访的交流机会,积极宣传中国的经济发展、会计制度改革及国家会计学院工作取得的成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强化细节管理,降低费用率工作初见成效
2007年,学院紧紧围绕财政部领导关于降低费用率的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细节管理,努力朝着“费用率要比2006年同比下降10%”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勤俭节约、节能降耗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全院上下形成了“崇尚节约、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七、加快尾工工程建设,完善校园各项设施功能
为缓解学院培训规模不断扩大与教学配套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完善学院各项功能设施,学院于2006年启动了“4+2”项目(4幢专家公寓和2幢教师公寓)、迎宾楼项目和学院餐厅扩建项目。经学院与建设单位密切配合,2幢教师公寓和4幢专家公寓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二次装修工程也已于年底完工。迎宾楼土建、安装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次装修工程已完成招标。学员餐厅扩建工程已于“9·8”投洽会前完工交付使用,环境检测主要指标达优良。同时,学院还完成了餐厅大包厢改造、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和中水系统工程建设;完成学生公寓、活动中心、学员餐厅等处的渗漏整治工作。学院根据独特的地理位置,充分考虑周边的山体森林覆盖情况,启动对部分绿化景观的改造和建设项目,更加注重学院植被的多样化和层次感,努力为广大学员提供更加优美的学习环境。
八、规范内部管理,抓好学院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一)以绩效考核为导向,完善学院内部管理。学院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对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努力找出差距和不足。密切结合降低费用率、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定了节能的一系列措施和实施细则,完善了学院规章制度建设,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推进人事改革,大力加强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工作。同时,根据学院各处室工作性质的要求,在广泛听取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学院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初步完成了《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岗位设置方案》、《财政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情况审核表》的编制上报工作。学院根据各项教育培训事业快速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加快了干部队伍特别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2007年,学院通过严格的招聘程序,先后引进了6名教师(都取得了博士学位,其中2名为副教授),有力地增强了学院教学科研力量。
(三)启动办公自动化,提高信息化水平。学院十分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把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作为2007年的工作重点来抓,专门成立了办公自动化软件项目领导小组。按照“购买成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逐步完善”的工作方针,有条不紊地开展需求调研、软件购买和二次开发、用户培训、软件维护完善等一系列工作。学院已于2008年初正式启动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强了信息共享和资源节约,促进了学院管理和组织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供稿 严奇辉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提示
各位用户:
因技术维护升级,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预计8月15日左右恢复正常使用。在此期间如有投稿需求,请您直接投至编辑部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