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4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2007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坚持“一手抓供给,一手抓需求;一手抓业务收入,一手抓社会贡献;一手抓长期,一手抓短期”,秉承“超越自我、形成差异、走近梦想”的发展理念,以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绩效管理为抓手、精细管理为保障,全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培训任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6期,累计培训学员1188220人天数(其中包括企业内训257期、82403人天数),实现各类收入1.04亿元(不含财政拨款)。学院较好地完成了财政部年初下达的费用率指标,全年费用率较2006年下降12.5%。
一、加强市场拓展,提高培训质量
2007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坚持“一手抓供给,一手抓需求;一手抓业务收入,一手抓社会贡献;一手抓长期,一手抓短期”,秉承“超越自我、形成差异、走近梦想”的发展理念,以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绩效管理为抓手、精细管理为保障,全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培训任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6期,累计培训学员1188220人天数(其中包括企业内训257期、82403人天数),实现各类收入1.04亿元(不含财政拨款)。学院较好地完成了财政部年初下达的费用率指标,全年费用率较2006年下降12.5%。
一、加强市场拓展,提高培训质量
2007年学院根据短期培训、学位教育以及远程教育的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市场拓展策略,在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加大了市场拓展的力度。一系列的市场拓展策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短期培训、学位教育以及远程教育“三足鼎立”的事业格局进一步强化。
(一)短期培训层次不断提升,积极培育新“增长极”。
2007年,财政部高级会计领军人才培训工程对提升短期培训整体层次的效果明显,学院短期培训的层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以财税系统为主的政府培训需求旺盛,成为短期培训继公开课程、特设课程、CPA培训之后的又一新“增长极”。一是“领军”工程纵向深入,幅射带动效果明显。2007年,学院圆满完成了包括行政类一期、企业类一期和企业类二期在内的3次集中培训,并顺利完成了企业类三期的选拔和面试工作,四期培训班学员数共计217人。该项目还取得了幅射带动效果。江西省继2006年与学院合作举办江西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班后,2007年继续委托学院举办第二期江西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班。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还与学院展开为期3年的合作,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拔尖”会计人才培训班,双方的合作基本参照了财政部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模式。二是高端培训交流碰撞,多方共赢协同发展。2007年学院组织了层次最高的EMBA班中的11名精英学员组成的上海企业家阵容,出席了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省国资委、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以及江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江西财经论坛”,与学院江西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交流。论坛期间,沪赣两地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意向。在航空、旅游、能源、装备制造业、钢铁以及食品加工等方面达成的合作意向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三是企业培训不断深化,培训规模大幅增长。2007年学院共接受企业类委托培训项目55个,培训4523人次,计23003人天,企业培训数量及所占比例较上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院成功地与中国网通集团、中国邮政总公司、中石化、国药控股、宝钢集团、东方航空、东风汽车集团、上汽集团、申能集团等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进行了良好的培训合作。四是财税培训突飞猛进,短期培训新“增长极”。学院已与25个省、市、自治区的财税系统合作,举办了近260期财税培训班,参训人数达2300人次。在前期培训效果显著的基础上,多个省市自治区提出了长期合作的思路,并与学院达成了高级财税人才培养的战略协议。五是公开课程增长迅速,开拓市场再创佳绩。2007年全新推出的公开课程再次吸引了财经界人士的眼球,全年完成培训收入近500万,与上年相比增长了近150%。六是配合注会行业新政,调整思路稳步发展。学院紧紧抓住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机遇,设计了与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相关的课程,受到了学员的广泛欢迎。学院的注册会计师培训不再单纯地追求培训班数量的扩张,更多地强调通过不断优化课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来满足更多学员的需求。七是全力支持董事单位,配合部委人才建设。2007年,学院继续受国务院国资委委托举办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培训,全年共举办七期总会计师培训班,培训学员965人次,为开展总会计师培训以来培训学员人数最多的一年;受中国证监会委托,举办了两期独立董事培训班,培训独立董事349人次;受上海市财政局委托举办七期高级会计师培训,培训高级会计师800多人次。此外,学院还受全国财税系统委托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为相关董事单位的培训和会议提供了场地和服务支持。
(二)学位项目纵深推进,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2007年学院的学位项目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学位项目逐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认可,学位项目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一是EMBA——品牌影响快速提升,区域市场稳步拓展。学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的金融与财务方向EMBA项目是学员层次、师资层次均很高的项目。2007年该项目招收学员134名,为该项目历年招生人数之最。2007年该项目被《环球企业家》杂志评为“2007年中外合作EMBA十佳”。二是EMPAcc——市场地位不断强化,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EMPAcc项目是中国境内第一个EMPAcc项目,也是学院第一个学位项目。2007年,学院在继续做好EMPAcc招生工作同时,重点对项目的课程和师资作了调整,以促进该项目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并增强学员对学院的归属感。三是MPAcc——首批学员顺利毕业,共授学位振奋人心。2007年,学院完成了第三期MPAcc学员的招生工作,共招收学员105名。学院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培养会计硕士专业(MPAcc)学位项目首届39名学员顺利毕业,获得了学院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授予的硕士学位证书。
(三)整合组织资源,增强远程教育持续发展能力。2007年学院在保持现有业务的前提下对远程教育的组织、管理资源作了较大的调整。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下一阶段远程教育发展的新规划,并且根据规划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新举措。远程教育全新的组织管理和规划将有效增强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能力。一是组织调整理顺关系,资源优化提高效率。2007年对远程教育的管理模式以及业务模式等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组织结构上,调整后的远程教育部与信息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二是内外调研整理思路,细致规划再辟蓝海。在完成组织调整后,远程教育部组织了教师座谈、学生调查、客户调研以及研讨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对学院远程教育今后的发展进行了重新规划与设计,并先期提出了保持与改良、引入战略投资、与面授高度融合三种可能的调整方案。三是差别竞争打造特色,独特优势赢取未来。根据远程教育的一般发展规律,围绕最新制定的发展规划,远程教育部从打造新的赢利模式、研发新的核心技术及整合独特资源这三个影响远程教育竞争力的主要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力争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形成竞争者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
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术交流
(一)教学水平再上台阶,师资队伍日趋成熟。2007年,学院审计实验室开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等课程不断深化,成为学院的品牌课程。此外,CFO中心开发的财务分析、新会计准则和税务筹划等课程,在面向全国的公开课中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教研部教师完成了额定工作量的243%,在学院短期培训和学位教育中学院教师共提供了401天的课程,学院师资的授课效果也较之以前有了大幅的提升。2007年,学院特聘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中石油前总会计师贡华章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兼职教授”,这标志着学院师资库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兼职教授”和“荣誉教授”聘用为主要手段的外聘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全面启动。
(二)科研质量稳步提高,学术声誉逐步扩大。2007年,在“质先于量”的重要性原则的引导下,学院的科研质量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相关学术研究领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其中第一百货和华联股份合并的案例、宝钢权证的案例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院教师撰写的案例还在由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最佳管理案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十佳管理研究案例”。三是有效机制规范引导,课件案例硕果累累。师资和课程是学院得以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到2007年底,学院的“三库”(“课件库”,“案例库”,“师资库”)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007年下半年,院学术委员会逐步开始了对学院师资开发课程和案例的评审、验收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学院教师上报课件和案例非常踊跃。根据课程和案例开发管理办法的规定,送审课程和案例必须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并且学员评价较高,在这样的要求和引导下,学院教师所开发课件和案例的质量相比以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四是强化内外沟通机制,学术气氛更加活跃。2007年学院一方面继续通过“教研论坛”等形式促进学院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则通过举办大型学术论坛促进学院教师与外部机构间的交流,不断提高学院教师的学术影响力。10月27日学院和CIMA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联合主办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07年度CFO论坛”。中外业界的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企业风险管理”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五是能力建设措施到位,师资能力整体提升。科研方面,学院不断加强内外学术交流,通过访问学者制度、内外学术论坛等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教学方面,学院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鼓励年轻教师走上讲台,使年轻教师得到了极好的教学锻炼,如学院的MPAcc项目大部分课程由年轻师资承担,这对于学院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授课技巧,2007年学院还邀请了国际知名职业培训专家对学院师资进行了集中培训。一系列的能力建设措施,使得学院师资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寻求多点突破,实现全新发展
2007年是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AFDC)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一年。中心围绕着建设国际知名的财经交流平台和财经外交智库这一中长期目标,面向国内外积极开展财经与发展领域能力建设,举办了系列的培训、研讨等活动。这些培训、研讨的主题很好地切合了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一是国际培训规模空前,国内培训稳步增加。2007年,中心共举办了7期培训、3次高层研讨会,组织开展了6个项目的研究,共有663人次参加了中心组织的培训和研讨,300多位国内外代表远程参加了中心组织的活动。中心面向国际社会开展的主要项目达7个,项目数和人数都相当于AFDP时期3年的总和。2007年面向国内各相关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举办了3期专题培训,包括: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合作,面向财政部门监督检查系统的干部举办的发展绩效评价专题培训班;与国际司、人教司合作,面向地方财政部门中高层领导干部举办的“战略情景规划”培训班。与金融司、国际司合作,面向财政系统处级干部举办的“公共财政与农村金融”培训班。二是深入探索多边活动,积极开展双边活动。2007年,中心在继续面向不同多边机制开展能力建设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双边合作,成功进行了双边框架下能力建设的新尝试。中心接待了由学者和企业家组成的俄罗斯代表团。组织了由财政部、银监会、发改委、外汇管理局等政府部门的部分官员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代表团远赴澳大利亚,与墨尔本APEC金融中心联合举办了中澳“加强中国金融部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高层对话会。三是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新辟能力建设领域。密切结合亚太地区的需求开展能力建设活动,是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在工作过程中坚持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心的各项活动能够获得广泛好评的关键所在。2007年,中心继续按照这一理念,根据我国财经外交工作的需要和国内外财经与发展领域的最新状况,精心研究、设计了一系列贴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培训、研讨活动的主题。四是加强资源挖掘整合,广泛拓展合作伙伴。2007年,中心在扩大合作,加强资源整合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与国内相关部门的合作中,重点拓展了与各省市财政部门以及国内相关专业院校如外交学院等的合作。中心工作得到了各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五是建设北京分支机构,提升自身机构能力。从2007年2月财政部批准设立北京分部开始,包括分部的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和人员薪酬待遇等人事安排、办公场所、预算追加等事项在内的各项准备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开展。目前北京分部各项业务将完全步入正轨。
四、围绕绩效指标,落实节能措施
根据2007年的绩效考核指标要求,学院在各个环节开展了精细化管理,大力倡导能源节约,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全年的节能工作使全院员工充分认识到,节能问题不仅是降低运营成本的问题,还是体现学院对外形象的重要问题,更是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持续的强调和努力,学院形成了浓厚的节约型校园文化氛围。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供稿 李泓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提示
各位用户:
因技术维护升级,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预计8月15日左右恢复正常使用。在此期间如有投稿需求,请您直接投至编辑部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