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孙智英
近年来,雄安新区紧紧围绕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对标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总目标,建立绩效制度体系、明确绩效管理责任约束、完善绩效管理流程、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 来源:视觉中国
多方位探索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制订统一规范的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明确各相关机构和人员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规范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先后出台了雄安新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工作实施方案、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办法(试行)、部门预算绩效目标设定暂行办法、部门预算项目绩效自评管理暂行办法、预算绩效重点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对下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和雄安新区本级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扎实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全面开展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相关制度出台以来,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从无到有,管理范围从小到大,逐步实现了项目绩效目标管理的全覆盖。在编制预算时,要求所有业务类项目、投资发展类项目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同时,将绩效目标审核关口放在首位,凡是无绩效目标或者目标不完善的,一律退回单位重新填报。对绩效良好的项目优先安排资金,绩效较差的要进行整改,并酌情调减预算或撤销项目。绩效目标提报后,多轮审核对各项目分别提出审核和修改意见,单位根据意见完善后,再批复下达预算。
(三)逐步扩大评价范围,实现预算绩效评价全覆盖。2020—2023年,在年度绩效评价试点的基础上,采取第三方机构评价、财政重点评价和部门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投资发展类、业务类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评价。同时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工作,评价资金规模逐步扩大。2020年对白洋淀一体化综合治理项目等6个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预算安排金额72566万元。2021年对棚户区改造容东片区安居工程等9个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预算安排金额139211万元。2022年对安新县农村饮水改造提升试点工程等30个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累计243804万元。2023年对包含白洋淀水质演变规律及本底值构建研究项目在内的40个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预算安排金额654335万元。
(四)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增强绩效约束。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和反馈整改机制,对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被评价部门,帮助其找到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纠正,作为其改进预算管理、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同时,对部门预算支出和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双向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评级,在安排下一年度预算时分别作出重点支持、优先保障、减少资金或整合项目、取消安排等处理。
当前存在的不足
(一)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没有建立起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数据、信息的填报、搜集等工作依靠人力完成,效率和质量不高;目前多家公司推出的信息系统均不能与国库、预算系统衔接,导致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二是绩效目标填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大多部门编制的绩效目标比较简单,不够具体细化,部分项目的绩效目标设定偏低,绩效目标对实际工作指导约束作用有待提升。
(二)绩效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预算单位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够重视,“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一些部门和单位领导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当前尚未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估和运行监控管理模式,有关部门对相关工作了解不足,认识不到位,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不健全。由于雄安新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特别是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工作才刚刚起步,缺乏跟踪问效机制,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缺乏约束,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着力落实改进的方向
(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一是尽快完善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进一步推动绩效关口前移,对未按要求开展绩效评估或者绩效评估结果为差的重大支出不得列入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相关项目不得纳入项目库。二是进一步扩大项目绩效评价范围,真正实现绩效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是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加强审核,做到无绩效目标不安排预算。四是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通过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对预算执行情况全面开展绩效评价。五是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各部门、单位要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按期保质实现。
(二)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政策调整的有机结合,将绩效运行监控情况与财政资金执行调整挂钩,将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情况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将项目绩效与专项资金分配挂钩,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每年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对于预算单位在绩效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督促落实整改,切实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绩效评价结果报送和公开机制,及时对每年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尤其是一些社会关注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
(三)进一步夯实绩效管理基础。一是完善涵盖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办法,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在现有绩效指标的基础上,加快对绩效指标尤其是个性指标的研究设计和修订补充,结合绩效评价对象特点和新区绩效评价工作实际开展的需要,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个性指标,力求更加全面完整、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实施的绩效情况,并逐步形成涵盖各类支出,突出绩效特色,细化、量化的统一绩效指标。二是加强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三是注重宣传引导,以预算编制、绩效培训、重点评价为抓手,使绩效评价理念深入人心,积极争取各预算部门领导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
(四)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强化数据库建设。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有效提升预算绩效目标编报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对预算单位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的“双监控”。建立预算数据库和支出标准库,推进预算安排和预算绩效深度融合。加快数据库和支出标准指标的研究设计和修订补充,力求更加全面完整、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实施的绩效情况,逐步形成涵盖各类支出,突出绩效特色,细化、量化的统一绩效指标。
(作者单位:雄安新区财政支付中心)
责任编辑 吕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