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财政》在一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I马洪范
在《中国财政》创刊65周年之际, 我翻看自己收藏的一本本《中国财政》 杂志,脑海中浮现出自己读过和写过 的一篇篇文章,这些年与《中国财政》 一起走过的岁月,值得永远铭记。
1996年夏,我放弃了在省城的工 作机会,放弃了工科专业的保研机会, 回到老家县城的一所学校任教,希望 边工作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硕上研究 生专业方向。经历了数次选择和放弃 之后,我遇到了真心喜爱的财政学专 业。那时,我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每 当最新一期《中国财政》到来,图书馆 馆长总是在第一时间通知我。我便会 飞跑到图书馆,如饥似渴地翻开这本 杂志,边读边做笔记。杂志里有财政 部部领导的重要讲话、司局及地方财 政工作的最新动态、经济社会热点难 点问题的理论思考。一篇篇文章,或 长或短,为我提供了新观点新思想新 视野,使我从财政学教科书中习得的 知识体系得以具体和丰富。我至今都 清晰地记着21年前的那个春天,通过 硕I:研究生全国统考初试之后,在纭 试的面试环节考官问我的几个问题, 我的答案一部分来自财政学教科书,一部分就来自我期期必 读的《中国财政》。从《中 国财政》杂志中汲取的营 养,帮助我在财政学专业 学习和研究上快速成长。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 我成为一名研究人员,专 注于财政理论、政策与制 度研究。2004年秋,我承担了一项政府债务管理国际比较的研 究任务。课题结题后,我将课题报告 浓缩成一篇4000字的文章寄送给《中 国财政》编辑部,,令我惊喜的是,这篇 文章很快被刊发于第11期。随后,我 撰写了国库现金管理、企业税收优惠、 “金财工程”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建设、财政数据集中管理、新预 算法解读、现代财政制度刍议、财政 改革40年、建党百年财政治理等方面 一系列文章,陆续在《中国财政》杂志 上公开发表。其间,我也渐渐与杂志 社的多名编辑老师熟悉起来,并成为 工作学习上的良师益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屈指一算, 自我与《中国财政》结缘相识至今,已 过去24年。《中国财政》始终坚守办刊

初心,传承优良传统,主动应时求变, 让更多的读者通过她了解财政、熟悉 财政、热爱财政。我深信,一定也有人 和我一样,因为阅读《中国财政》而获 益,成为一名光荣的财政干部、财政 教育者或财政理论研究者。
2021年7月1 口,习近平总书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匕的重要讲话中号齐全党“永远保持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 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作为一名财政 理论与政策研究者,在未来的工作学 习中,我将继续与《中国财政》在一起, 通过她了解财政实际、联系人民群众、 宣传财政政策、传播财政思想,为财 政改革发展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