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重于泰山
中国财政杂志社原副社长I郭代模
1968年金秋时节,我毕业于湖南 财院,2005年国庆退休,期间经历近 两年部队再教育,三年研究生学习, 工作了 32年,其中一半时间是在中国 财政杂志社度过的口值此中国财政杂 志社建社40周年、《中国财政》创刊 65周年之际,对我16年的杂志社工作 略作回顾,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工作要干好,学问不能丢”
在我辞别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 财政科学研究院前身)之前,来到恩 师许毅办公室,请他指示口许老深情 地说:“我没有给你准备什么,但有十 字相送:工作要干好,学问不能丢!” 我回答老师:“您这是金玉良言,学生 铭记于心,并付之实践口”
1990年6月16日,我在财科所常 务副所长黄菊波的陪同下,来到中国 财政杂志社报到口黄所长的陪同是有 原因的,一是解释迟来报到的原因, 二是向杂志社借人,让我回所里帮助 起草一篇部领导的文章0 6月19日, 我正式来到杂志社,成为其中一员, 并一直工作到2005年9月退休口这一 干16年,这一退又是16年口
创业不易,奋斗不止
严格地说,《中国财政X 1997年之 前名为《财政》)《财务与会计》(1979年 创刊)两本杂志的问世,得益于毛泽东主席对30多个中央部委的调查研究, 亦得益于财政部党组全面落实毛主席 的指示,进而使我国的财政研究、财 政宣传和财政出版事业得以风生水 起口其中虽有坎坷,但毕竟不断成长, 《中国财政》于1956年创办,且风行四 海;中国财政杂志社于1981年建社, 亦随之壮大。
在杂志社建社之前,两本杂志的 编辑工作,隶属于财政部办公厅。作 为机关刊物,两刊无疑是财政部的宣 传喉舌口当时居无定所,杂志社只得 打游击,靠租房办公。为了有一个稳 定的办公场所,杂志社自筹资金,修 建了一栋小楼,从此有了一个家的感 觉,有了一个扩大发展的空间口
在杂志社工作的16年中,我真心 爱社,初心不变;敬业乐群,定力不 变;作为临时负责人,宠辱不变;当 了顾问,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态度和精 神不变。总之,尽可能修为自己、做好 自己口
我到杂志社后,财科所新任所长 宁学平同志曾当面对我说:他曾三次 找主管领导,想把我要回去。记得王 纪新同志来杂志社主管工作后,全国 财政科研工作会议(实际上是三长会 议,即会长、秘书长、所长会议)在贵 阳市召开,我作为学会副秘书长应邀 出席会议口当时,恩师许毅也找我谈 话,亦有邀我回财科所工作的意思口

我经考虑:纪新同志刚来,于公于私 均不宜走,而应该给新任领导以积极 支持口虽然杂志社、财研系统也常有 动静,但我爱社初心不变口
在杂志社工作16年,我没有休过 假,甚至常处于超负荷状态。既是读 者,又是作者,更是编者口我上班早, 下班晚,常常晚上还要加班。一次快 下班时,时任编辑部主任何杰平匆匆 推门而入:请郭社长加个夜班,帮助 写一篇评论员文章口第二天一上班, 我就把写好的稿子交到杰平手里口在 社16年,由我执笔的社论、评论也有 十几篇口这些社论,有针对党和国家 大事、财政工作重点的,有侧重于政 策宣传的,也有涉及理论探讨的,具 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性,需要理论 政策上的积累和把握口对此,我较有 自信口同时,除了组稿、审稿外,我还 兼顾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尽可 能做到两人班子,协力共事口先商量, 形成共识,再上社务会决策口这些事, 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也不简单口六 年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使杂志社 得以健康运行,但还是有能力不能顾及的地方,好在同志们的觉悟很高, 任劳任怨,弥补了自己心里些许的愧 疚和歉意。
班子终于配齐了,由原来的两人 变成五人口我成了顾问,成为新班子 里一名务实的“智囊人物”口朱平壤社 长有事常找我咨询,我则尽力而为。 在社工作16年,我没有为自己的事跑 过部里,没有为自己的“好处”放弃原 则。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部 里“三讲”活动中,我的“讲政治”汇 报受到好评;在机关党委的“学习园 地”,我的《谈财经文章写作》,被作为 专辑出版;在财政部“双优”评选中, 几乎年年有我的名字出现;特别是中 央八部委联合举办的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20周年纪念大会,我的一篇文章 人选,为财政部、杂志社争了光口对 此,我宠辱不惊,并坚持做到不问收 获,只管耕耘。
几点启示,亦或希望
总的说,杂志社要追求高质量发 展,就必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将初 心与使命有机结合起来,以争取更大 光荣,具体说:
一是生存靠质量,要不断提高刊 物质量口刊物质量是杂志社的生命所 在,为此,我们曾经专题研究并作出 决定。提高刊物质量,关键要抓稿源 质量,抓作者群质量,对作者要抓选 题质量,写作质量;其次有了好的稿 子,务必要抓审稿质量,抓编辑队伍 的素质;再次要抓读者反馈,请读者 评刊,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二是吃饭靠数量,要不断扩大刊 物的发行量口为此,我们坚持开好宣传工作会,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坚持 深入各地,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坚持 抓好队伍建设,做好推广服务工作。 两刊发行曾辉煌到80多万份口我相 信,杂志社的“三刊两鉴”必将占领更 大的市场,赢得更多的读者口
三是增效靠管理。质量的提高, 数量的扩大,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 增效,既要以增强社会效益为主,又 要增强经济效益。从增社会效益而言, 主要是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增 强竞争力,扩大影响力,更好地服务 财政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读者;从 增经济效益而言,就是创造出更多的 收益,为提高职工福利提供物质保障, 为杂志社的持续发展提供财力保证口
四是发展靠创新。创新的基础和 前提是继承,继承的光大和提升靠创 新。继承的内涵包括好的传统,好的 作风,好的精神。好的传统在于忠诚 事业,好的作风在于求真务实,好的 精神在于艰苦创业。继承必须创新, 不创新就会失去动力和活力。在杂志 社工作16年,我们始终关注创新,包 括刊物内容上的创新,强化了社论评 论的写作;刊物形式上的创新,强化 了美编美化工作;刊物推广上的创新, 既巩固了队伍,又强化了走出去的联 络机制。
五是关键在领导。党是领导一切 的。杂志社的发展壮大,一要加强党的 政治领导,切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杂志社 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二要紧跟财政 部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宣 传重点、要点;三要强化政治学习、理 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为发展凝聚力量口
最后,为祝贺《中国财政》创刊 65周年,我以诗的形式写了一些心里 话,并作为此文的结束语口
赶考路上砺初心
领袖调研建设道, 十大关系集大成口 指点江山换新颜, 激扬文字化龙腾。 国之大者财行政, 天人合一民为魂。 宣传阵地润甘霖, 财政刊物伴春生。 建设勃兴奠宏基, 改革潮涌致富经。 立论公正唯求实, 风行四海任纵横。 小平文章成标志, 政治敏锐护核心口 服务中心重实践, 升华理念勤耕耘。 内容形式相益彰, 红花绿叶总关情口 作者遍布九州地, 编者辛劳全在心口 莫道嫁衣难制作, 爬格苦乐理自明。 读者口碑一杆秤, 专家厚爱献雄文。 百强期刊非自夸, 字字句句见精神口 而今迈步新长征, 赶考路上砺初心。 继承创新无止境, 更上层楼万里春! 口
责任编辑雷艳
口征文一砥砺初心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