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长岛:实施特色海洋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
王英杰
近年来,山东省将海洋牧场作为“海上粮仓”核心区进行重点打造,创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海洋牧场。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逐步构建市场化的海水养殖风险防范机制,促进长岛综合试验区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有效保障海水养殖产业健康长足发展。2019年9月,全国首单“海洋牧场保险+信贷”签发仪式在长岛综合试验区举行。该保险项目以长岛综合试验区海洋牧场为试验田,扩大海洋保险业务领域,为全省渔业养殖与保险和银行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和海洋强省战略落地实施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长岛综合试验区海洋牧场保险实施内容及成效
2019年,长岛综合试验区与太平财险经充分研究分析海洋牧场养殖企业风险需求及特点,采取天气指数的概念创新开发海洋牧场保险产品,以风力、温度等关键天气指标为保险责任,通过权威气象机构发布的气象数据确定赔偿金额,结果客观公正,无需现场查勘定损,为海洋牧场企业提供关键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方案,解决了海洋牧场保险开办难题。该保险标的为“长鲸1号”和“佳益178”两个深海智能网箱,按照保单约定,应交保费125万元,保额达2500万元。企业只需承担自负比例保费,政府补贴部分直接拨付保险公司。同时以该保险产品为依托,鼓励银行机构开发“保险+信贷”等新型金融产品,政府为海洋牧场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补助,大大助推了长岛海洋牧场企业发展。
一是缓解了养殖业户“靠天吃饭”的困境。有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公司“敢”保了,养殖业户“能”投保了,恶劣天气老百姓不用冒险出海,也缓解了地方政府救灾压力。同时在投保过程中按照“一企一方案”原则,在办理保险的同时,为每个投保户量身定制抵御风险管理方案,提高了海洋牧场养殖行业抵御风险能力。
二是理赔迅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1月,受天气影响,“长鲸1号”和“佳益178”保险项目达到触发赔付条件,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保险公司简化流程,仅1个多月时间,就将670万元赔款支付到客户手中,有力地支持了受灾企业疫情期间复工复产,保证养殖企业现金流充足,帮助养殖企业快速恢复养殖能力,为地方特色养殖产业提供了强大的风险保障。
三是助推长岛海洋牧场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1月,为长岛“国鲍1号”量身定制的国内首款“鲍鱼波高指数保险”成功签约,推进了长岛特色海产品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长岛综合试验区累计获批6处国家级

海洋牧场、6处省级海洋牧场,海洋牧场面积占全省的23%,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占全省的11%,初步形成了海洋牧场建设“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烟台看长岛”的格局。
进一步做好特色海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建议
一是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由政府相关部门和保险公司组成专项工作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研究对策、协调措施。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注重发挥各自职能定位,加强信息交流,促进横向沟通和联络。就长岛综合试验区来说,区财政金融局、自然资源局、气象局、保险公司等要共同落实好海水养殖保险补贴政策,并研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筹协调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推进。建立理赔协调小组,对于
影响范围广、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直接破坏性大的重大自然灾害事故协调各方关系,提出解决方案,协调解决问题并消除矛盾。积极开展防灾降损工作,与气象部门合作,及时为投保人提供气象信息和灾害预警,降低灾害损失。
二是强化宣传舆论引导,增强养殖业户的投保意识。宣传工作坚持既“架天线”又“接地气”,把农业保险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民生工程来宣导,把保险业对现代经济社会的渗透性和功能性通过具体案例诠释出来、宣传开来,让老百姓理解和接受。认真总结工作经验,适时进行宣传和推广,为海水养殖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推广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三是找准保险费率的平衡点,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保险费率过高,农民“保不起”;保险费率过低,保险机构“赔不起”。因此,在海洋产
品农业保险费率的确定上,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科学精准加以测算,使之既能调动保险机构开发保险产品的积极性,又能使农民的参保率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全面提升。
四是适当提高地方财政补贴比例,增强养殖业户的投保积极性。农户承担一定比例的保费,有利于逐步培育保险意识、防范道德风险,同时也符合农业保险“市场运作、自主自愿”的开办原则。在现行省级补贴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在符合上级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地方财政补贴比例,可以获得更多的上级奖补资金,防范渔业灾害风险,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财政金融局)
责任编辑李艳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