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四个作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财政部门的重大政治任务。安徽省蚌埠市财政干部职工切实提高站位抓学习、全面贯彻抓落实,高质量、高标准推动财政改革发展,深入推进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把落实全会精神体现在促发展保民生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
强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
把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学习省、市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专题学习和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分层次对全局党员干部开展系统培训,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切实增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指导财政工作实践。充分发挥蚌埠市财政局门户网站、“蚌埠财政”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作用,加强对六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学习,引导全局党员干部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进一步汇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奋进力量。
增强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
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市场逻辑,发挥资本力量,抓好财政资源的统筹和分配、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一是瞄准重大战略部署,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等发展机遇,对标学习沪苏浙先进地区财政政策措施,细化完善财政配套举措和衔接机制,创新部门预算、专项资金等管理方式,努力在推动产业强市、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等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瞄准上级政策导向,将项目作为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的关键,梳理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政府债券、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政策,提升市级政府专项债项目库、部门预算项目库的储备能力,强化在库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绩效等全流程管理,推动项目与资金“珠联璧合”,实现更大更好效益。三是瞄准新兴主导产业,加快推进财政产业扶持政策整合,清理市级政府性投资基金,着力构建“1+3”基金管理体系,用好用活财政奖补、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资金,提高财政政策资金的集成联动性和精准有效性,加速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壮大。
提升财政资金的保障作用
一是坚持聚力增效,集中财力办大事,优化市区收入分配体制、财权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大跨年度结转结余、部门预算等资金盘活力度,聚集财力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推动蚌埠民用机场、“靓淮河”综合生态治理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能级。二是坚持人民至上,落实过紧日子要求,2022年部门公用经费和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分别再压减 5%和 10%以上,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全市财政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 85%,精准高效实施 20项民生实事,开展“暖民心”10项行动,健全就业、环保、教育等财政投入机制,发挥财政再分配作用,促进共同富裕。
突出重点改革的突破作用
聚焦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部署要求,接续推进蚌埠市财政重点领域改革,实现工作突破,更好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落实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分领域推进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调整完善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健全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管理体制。二是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在基本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加强预算评审把好“源头关”,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扩围,完善单位自评、财政部门评审、委托第三方评价等多层次评价制度,实行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双监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深化国资管理改革。稳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成国资在线监管平台,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责任编辑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