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创设绿色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建议
尚大浩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对国际社会的
庄严承诺,有利于强化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也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1年 10月,《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发布,
明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指出落实“双碳”目标的具体指标及行动方案。
随着“双碳”目标顶层设计的出台,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将进一步深化,财政金融资源也将进一步向低碳产业倾斜,为“双碳”
目标涉及行业带来了长期发展机遇。我国能源转型过程将不仅是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产业变革,更会推动制造业乃至工业体系的全面再
造,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政府性融资担保
分配,与既有财务管理标准之间又该如何衔接。微观层面,主要指项目预算编制标准的确定。再次,要强调规范化。明确标准化建设
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及其权责,统一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流程与方法等。最后,要强调方法科学化,并且考虑适合宏观、中观、作为一
项财政政策工具,如何在“双碳”目标下更好地发挥政策功能作用,助力低碳经济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创设绿色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可行性
(一)政府性融资担保工作成效显著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在支持小微、“三农”、战略新兴产业、“双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2018年 9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开业运行以来,已累计实现业务规模超 12000亿元,业务范围覆盖 24个省(区、市)、 5个计划单
列市的 2040个县区,超八成的合作机构县区业务覆盖率超过 90%,累计服务各类主体超过 90万户,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为探索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工作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联合工信部开展了支持工业基础企业
的专项工作,与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家公共信用信
微观不同层面的具体方法,重视标准化建设与预算绩效管理协同推进的方法论研究。
三是推进多学科协同,加强理论与实践互动发展。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离不开理论研究,需要从实践中发现理论突破的核心和关
键,所以理论息中心合作通过大数据共享、联合产品开发等,精准、高效地服务特定产业或行业的小微企业发展,为政府性融资担保
主动作为,与产业政策结合支持产业、行业发展积累了经验。
(二)“双碳”目标引领我国金融业进入绿色金融新时代
《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
评估框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双碳”目标时代和新的发展机遇
期。
一是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明确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通过
“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 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 1.75%,期限 1年,可展期 2次,该利
率水平显著低于支农支小 2.25%的
联系实际、实践促进研究,必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与此同时,财政支出标准及其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多学科协同推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财政与财务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烝再贷款利率。同时,要求银行以 3.85%左右的 LPR利率发放贷款,这一利率水平明显低于支农支小再贷款要求银行发
放的 5.5%贷款利率,也为银行留有 2%左右的净息差,与目前银行系统整体的净息差基本一致,实现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
作用。
二是在当今世界大变局中,经济金融环境异常复杂,银行正面临着基建、房地产和其他传统行业信贷投放业务的萎缩和“资产荒”
局面,而“双碳”目标是少有的全球共识,是未来全球经济运行和资本市场不确定性中最大的确定性,“双碳”目标投资将为银行业
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是“双碳”配套的绿色金融支持政策也将给相关产业、企业以及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为了实现 2030年前碳达峰和 2060年碳中和的长期目标,我国整个社会经济体系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诸多行业、行业内企业将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光伏行业为例,目前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降至 0.3元/KW左右,成为全球最经济的电力能源,预计到 2030年、 205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到 220GW和 550GW,光伏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空间巨大。目前一些主流机构认为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介于 150万亿元— 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 3.75万亿元— 7.5万亿元,相关行业面临巨大的行业发展潜力。而围绕“双碳”目标的绿色金融将显著降低相关产业的融资成本,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双碳”目标有望推动我国制造业再次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力,而制造业投资中民间投资占到 8至 9成,且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也是我国吸纳就业群体最多的行业,离不开政府和绿色金融的

引导和支持。《意见》对通过各级财政、政府投资引导支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服务“双碳”目标进行部署安排,政府性融资担保发挥机构合作体系、银担合作机制等优势,服务“双碳”目标、发展绿色政府性融资担保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用好“投行思维”发展绿色政府性融资担保
一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确立“双碳”目标下绿色政府性融资担保工作的发展目标和 “1+N”实施方案。根据相关部委公布的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工作,分领域、分行业研究开发绿色政府性融资担保产品。
二是各地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特点,结合各省份公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支持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创设更多符合本地特色、支持“双碳”领域战略新兴产业主体、小微企业的绿色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
三是根据“双碳”目标的不同阶段、企业融资需求、绿色金融的特点,与银行研究创设满足“双碳”目标相关企业的日常运营、扩大产能、技术升级等不同需求、不同期限的特色产品,建立多元化的绿色政府性融资担保“产品库”,提高服务企业融资的精准度和效率。例如,根据低碳技术研发企业投入大、风险高、收益慢、外部性强等特点,创设支持推动低碳新技术研发的绿色政府性融资担保产品。
四是多方携手推动建立支持“双碳”目标产业的多元化融资服务机制,建立包括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金融业务服务机构、绿色企业的“绿色金融合作共享孵化平台”,畅通不同类型的金融资本在不同阶段给予绿色企业支持的渠道,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在绿色金融新时代支小支农“送一程”、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功能再延伸。
(作者单位: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责任编辑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