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山东省莒县不断推进行政事业经费管理各项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和资金管理,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大力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有效促进政策落实,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运转,提高了行政事业经费使用效益。
综合推进,全面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莒县为山东省直管县县级现代预算制度改革试点县,县财政局按照现代预算管理的要求,创新思路方式,突出前瞻性、预见性、科学性和公开性,克服支出的随意性。一是深入扎实开展部门预算改革调研工作,通过对部门收支调查测算分析、对重点部门单位进行现场座谈调研、对近三年财政经费保障支出测算等方式,对行政政法单位收支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摸底,了解掌握单位财务收支状况,为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奠定基础,形成了调研报告,对归口单位预算编制口径、标准等提出了建议。二是启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严格政府债务管理、规范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进一步强化综合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和压缩结余结转资金、深入推进预算公开、深化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调整公用经费定额体系等7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实现重大突破。三是做好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对预算“三公”经费和部门决算“三公”经费进行公开。四是结合厉行节约制度规定,严格预算约束,在部门预算“二上”阶段,将部门支出按经济分类细化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公车运行维护、会议费、培训费等项目,形成部门预算草案。
扎实有效,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
一是编制了《莒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汇编》,各项制度中包括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出国经费管理实施办法等细则。二是组织开展宣传培训,确保各项制度及时准确全面落实到位。各项制度出台以后,及时解释答复单位执行中提出的具体问题。精心筹备了专题培训班,将县乡行政事业单位分成5个批次,对经费管理、部门收支和预算改革、公务卡管理等5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培训。三是督导单位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各项制度。强化单位内部制度建设,要求单位深入学习、全面掌握各项管理办法具体内容,结合单位工作实际,规范单位内部公务支出活动,促进经费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强化宣传培训。督促各单位认真开展内部培训宣传工作,确保单位工作人员准确理解和全面掌握各项制度规定。强化制度执行,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严格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加强公务活动审批和支出审核,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问题,切实做到依靠制度规范支出,建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
统筹财力,提高行政政法经费保障水平
一是完善政法机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县级行政运行。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财力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建立“有保有压”的经费投入机制,大力压缩一般性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确保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支出。注重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设立县、乡镇(街道)、社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纳入全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的信息网络视频系统、办公场所,购置设施设备,保障工作正常运行。加大政法业务资金投入,近几年投入政法系统资金10多亿元用于购置设备和业务经费支出。
二是加强政法部门办案经费、业务装备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县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按照上级下达的资金指标,合理分配、及时拨付专项资金,指定专人负责转移支付资金管理,设立政法专项资金明细账,落实支出审批责任,严格界定办案业务经费与日常运行经费的开支范围,确保专款专用,实现了账务核算的明晰规范。
三是建立政法转移支付资金量化管理。实行量化“三项管理”,量化财务核算管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落实支出审批责任,严格区分日常运行经费和办案(业务)经费的支出范围,单设账页,单独核算;量化办案经费使用管理,严格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业务装备经费原则上不低于拨款总额的30%,优先用于公检法司机关基本业务装备的配备,不得用于购置应由日常运行公用经费解决的办公用品、非业务用高档装备和设施改造;量化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将年度项目申报和财政批复资料、指标文件、项目资金拨付手续、采购合同等资料、财务票据、凭证账簿、总结报告等整理归档。
四是实行绩效评价机制。制定了《关于政法转移支付资金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政法转移支付资金评价细则》,实施“三个评价程序”:单位自评,政法单位根据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和评价实施细则内容,按照资金管理运行情况逐项自评、自纠;财政部门成立考核评价小组和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价,采取材料审查、现场核查等方式,对照评价细则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核查、分析、评估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做好评价成果利用,根据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提出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督促单位整改落实,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明年部门预算编制的依据。通过评价考核工作,提高了政法单位资金管理核算水平,加强了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使用,确保了办案业务经费的支出管理,规范了业务装备的配备管理和采购行为。
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财务管理水平
深化财务标准化工作。切实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每年对全县行政事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制定公用经费节支措施,完善支出控制和审批流程,统一单位会计账簿、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严格入账票据审核,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标准。全面实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严格按照《莒县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及办公家具配置标准》执行资产配置、处置审批制度。为解决行政政法单位之间财务管理工作不平衡的情况,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推进财务规范化工作,结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与贯彻执行,实行“以点带面”的推进方式,选择归口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好的单位作为示范点,召开现场会座谈交流,提出财务管理方向和重点,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规范财务管理为核心,以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抓手,推进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和资产管理,切实提高部门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取得明显成效。如县公安局通过完善公用经费保障标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范围使公安机关公用经费支出年人均达到5万元以上;通过加强定额定员经费管理,降低了采购成本,杜绝了资源浪费;通过制定财务管理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达到每年只减不增等。
责任编辑 刘慧娴 陆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