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6 作者:本刊记者 李艳芝
[大]
[中]
[小]
摘要:
蒋婉求,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江苏省音协副主席、盐城市政协副主席、盐城市文联副主席、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副校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华全国归侨侨眷优秀教师”、“江苏省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盐城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等荣誉称号。
她曾是纺织姑娘,凭着对艺术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考上了剧团,调到了艺术学校,逐渐成长为省艺术教育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一级作曲、教授……德艺双馨的她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成了老百姓的真心代言人和贴心守护人。她就是江苏省音协副主席、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副校长、民盟市委主委蒋婉求。她用生命中燃烧的激情和川流不止的追求构筑了独特的艺术人生。
“我的事业在盐城,我愿为盐城的艺术教育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蒋婉求身兼数职,但她更喜欢“蒋老师”这一称谓。
1984年阳春三月,还在江苏省淮剧团乐队当演奏员的蒋婉求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被调入鲁迅艺术学校(2006年鲁艺学校并入盐城高等师范学校)任...
蒋婉求,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江苏省音协副主席、盐城市政协副主席、盐城市文联副主席、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副校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华全国归侨侨眷优秀教师”、“江苏省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盐城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等荣誉称号。
她曾是纺织姑娘,凭着对艺术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考上了剧团,调到了艺术学校,逐渐成长为省艺术教育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一级作曲、教授……德艺双馨的她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成了老百姓的真心代言人和贴心守护人。她就是江苏省音协副主席、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副校长、民盟市委主委蒋婉求。她用生命中燃烧的激情和川流不止的追求构筑了独特的艺术人生。
“我的事业在盐城,我愿为盐城的艺术教育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蒋婉求身兼数职,但她更喜欢“蒋老师”这一称谓。
1984年阳春三月,还在江苏省淮剧团乐队当演奏员的蒋婉求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被调入鲁迅艺术学校(2006年鲁艺学校并入盐城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三尺讲台成为她筑梦的舞台,从此她以青丝堆雪的不悔和蜡烛成灰的执着去锻造她的辉煌。
她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她坚持自学,通过自考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专与本科的学业。又在1990年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多年广博的涉猎让她成为一个多面手,蒋婉求先后任教音乐史论、戏剧史论、器乐合奏、作曲、指挥等课程,并从一名普通老师一步步成长为副校长。
为了将艺术的星火燃烧得更旺,蒋婉求倾注了全部热情。在学校创办群众艺术专业的调研论证中,她四处奔波,完全进入“忘我”的境界。一天,她因劳累过度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嘴角被人行道铁栏杆刺通,内外缝了12针。至今,她的左嘴角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疤痕。
她重言教,更重身教。在她的眼里,每一件事物都可以成为跳动的音符。她的代表作《淮河诉》、《黄海随想》、《江淮情韵》、《海之恋》等,都在娓娓诉说着淮海地域的风土人情,深情讲述着她对这方土地和人民的热爱。她在音乐的时空中穿梭,在艺术的海洋里探索,研究提炼了几十篇高水准的音乐论文,撰写了3部专著。在“蒋婉求音乐研究成果暨作品研讨会”上,江苏省文化厅的领导用“生命激情的流泻”来高度评价她的奋斗历程。
“我既不留洋,也不下海,我是死不改悔的走‘知’派,盐城大地的乳汁滋养了我,我的事业在盐城,我愿为盐城的艺术教育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把对祖国的爱、对盐城的恋全部倾注在盐城的艺术教育事业上,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和盐阜人民。
“当代表一定要做个有心人。”
2003年是蒋婉求人生中的又一重要节点,这一年她当选了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这对于原本就很忙碌的她而言,肩上的担子无疑更加重了。“我的所作所为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我不能有半点闪失,只有倍加严于律己才能不负众望。”多年来,蒋婉求代表始终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自律、淡泊明志的标准要求自己。
许多群众找她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有的是共性问题,但大多数是个案,即便如此她也从不拒绝任何人。“我有个原则,绝对不会将任何一封来信弃之一边。能处理的马上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早转到相关部门。”有一次,一位学生家长向她反映,自己是厂办学校的一名教师,在厂子关停了学校后,教师们没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接到这一反映后,蒋婉求代表十分重视,在深入了解情况后与有关教育部门协调,最终解决了这批教师的待遇问题。
“当代表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平时要多双眼睛,多双耳朵,还要多一分情感。”蒋婉求代表说,“有些事情听起来可能很小,但它往往都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有的可能是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但是还没来得及解决,有的可能是想解决但暂时还没有能力解决,作为人大代表,我有责任把这些意见汇集起来,加以更深入的调查思考后再提出来。为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在日常生活中,哪怕是乘坐公交,去理发店,蒋婉求代表都会充分利用这些零碎时间,竖起耳朵听一听周围的人都在谈论什么、关心什么。这样的有心人,必然也是有收获之人。比如,关于尽快出台电信法的议案,就是她在公交车上听到周围乘客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议论时得到的启发。此后,她还继续关注网络,针对网络舆论“一边倒”现象产生诸多负面效应的问题,建议尽快推动网络舆论立法,规范网络行为,加强有效监管,引导网络舆论监督权利的正确行使。
当然,履行代表使命光“有心”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拿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深入调研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把人民的重托和期盼带到“两会”上,不管工作有多忙,她都坚持走村串户,深入农村、学校、矿山、企业调研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精心准备议案和建议。“不到基层,永远得不到最权威、最真实的信息。”她有个习惯,每次确定了一个议案题目后,总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展开调研后才动笔,否则自己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如果情况没有做实,我宁愿先不提。”
为了一份高质量的议案,蒋婉求代表有一股不惜“跑断腿”的韧劲儿。了解义务教育法修改历程的人都知道,这与蒋婉求等一批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是分不开的。而关于修改义务教育法的议案,就是这样一次次“跑断腿”的成果。为了了解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她连盐城滨海最偏远的村子都去过。通过实地调研,掌握了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学生学习负担较重、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学校乱收费现象严重等实际情况。作为连续几年递交修改义务教育法议案的领衔人,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就此举行征求意见座谈会时,还专门邀请她赴京参加会议。此后,她还参加了文化立法等全国人大工作会,列席了全国人大第十七次常委会。2007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议案的领衔人,参加了由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文化部、新闻出版署联合组织的我国“非遗”调研工作。
因为花了足够的功夫,蒋婉求代表总是能直指问题本质,并给出实实在在、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2012年,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的现状,她建议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事业,让老年人幸福养老。居家养老首先要建立保障机制,拓宽筹资渠道。要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克服投入的随意性、人为性、临时性。各级政府应强化主导作用,加大示范性老年项目的建设力度,通过政策优惠吸引、鼓励企业和社会参与社区养老事业的建设,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资助的多元化道路,确保居家养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健全工作队伍,强化人力支撑。以市为单位,在健全市、县、镇、村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基础上,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管理和服务人员,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职业教育机构、医院和养老专业人员队伍的培育和壮大,建立职业资格等管理制度,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要明确服务组织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对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定位跟踪,并将工作绩效列入年度考核。此外,还要引入必要的科技手段,对高龄、空巢老人应建立电子信息卡、走失卡、急救卡,独身老人应安装紧急呼叫和定位系统。
十余年间,蒋婉求代表在全国人代会上共提交了39份议案、60余份建议,有两份建议还被全国人大编书成册,先后参加了8部法律的制定、修改与完善工作;共撰写了100余篇“人大代表手记”,其中《总书记与盐城人共商国是》一文被“中华新闻”等8家媒体转载,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已近耳顺之年的蒋婉求代表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