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27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近年来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情况进行回顾总结,明确了城市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吹响了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号角。在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基础上,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将实现新突破,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洛阳市各级财政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的期望要求,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不断提升财政支撑保障能力,努力在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坚持精准发力 厚植发展优势
聚焦“发力都市圈、提升辐射力、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要求,成立市财政局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标市委文件设立11个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举措,凝心聚力做好“生财有方、聚财有道、用财有政、理财有效”四篇文章,精准支持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各项重点工作。
(一)做大收入总量,增强保障能力。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强化税源变动监测,完善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加快土地出让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支持稳投...
3月27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近年来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情况进行回顾总结,明确了城市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吹响了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号角。在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基础上,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将实现新突破,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洛阳市各级财政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的期望要求,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不断提升财政支撑保障能力,努力在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坚持精准发力 厚植发展优势
聚焦“发力都市圈、提升辐射力、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要求,成立市财政局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标市委文件设立11个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举措,凝心聚力做好“生财有方、聚财有道、用财有政、理财有效”四篇文章,精准支持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各项重点工作。
(一)做大收入总量,增强保障能力。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强化税源变动监测,完善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加快土地出让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支持稳投资、补短板、扩内需。加强对上汇报沟通,争取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倾斜支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谋划储备,争取一批项目纳入中央、省盘子,争取更多政府债券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二)优化支出结构,聚焦重点工作。紧紧围绕“9+2”工作布局,将推动副中心城市建设作为制定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资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资金投入,增强要素集聚和承载能力,有效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配合做好呼南高铁豫西通道、郑登洛城际铁路前期工作,统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车辆购置税、政府债券等多种资金,加快动车组存车场、三纵三横三环高速路网、一中心六组团快速路网、机场三期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洛阳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三)创新支持方式,发挥引导作用。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产业基金等方式,引导资本资源向装备制造、高端石化、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聚集,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聚焦科技创新驱动,综合运用风险补偿、创投引导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规范运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强化投入。
(四)落实积极政策,激发内生动力。认真贯彻减税降费政策,深化财政“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精准落实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支持政策,通过财政贴息、用工补贴、减免房租、缓缴税费等方式,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努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态势。用好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支持。坚持开放引领,支持外贸外资外经企业稳定发展,通过落实招商引资、还贷周转金、铁海联运等,抓住新一轮对外开放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深化财税改革,提升发展效能。认真落实河南省政府《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省与市县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培育和拓展税源,持续增强财政“造血”功能。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市与县(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逐步形成依法规范、权责匹配、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践行初心使命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激发内生动力与提升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总书记的关心关爱转化为加压奋进、建设家乡的责任担当,以财政党建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政治统领,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与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吃透精神实质,把牢发展方向。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局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分析研判,做好统筹谋划,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以选好用好干部为目标,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财政干部,着力提高干部政治素养、政治能力,强化干部专业能力,推动优秀人才“开枝散叶”,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
(二)深化调查研究,提升服务水平。把支持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坚持开放引领,立足发展实际,在蓄势、谋势、借势上下功夫,加强国家重大战略、财政经济形势、重要宏观政策的分析研判,主动加强各方面沟通衔接,大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争取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落地洛阳,为副中心城市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扣当前财政改革发展突出问题和部门、群众反应强烈的堵点难点问题,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等调研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钉钉子、剥洋葱、透竹竿,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全面深入细致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
(三)弘扬严实作风,强化监督制约。大力发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优良作风,聚焦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推动财政党员干部把全部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把所有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把一切功夫下在务求实效上,提高执行力,干出加速度,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人民的幸福指数和发展的质量指数。注重发挥好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织密扎牢制度笼子,完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制度,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持续深入推进财政内部控制建设,加大问责和成果运用力度,构建体系完备、执行有力、问责有据的风险防控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时刻在党纪党规下想问题、做决策,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责任编辑 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