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宁夏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在工业高位运行的状态下,宁夏经济要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明显加大。同时,也会对宁夏财政收支产生影响。收入方面,由于经济放缓,企业实现利润幅度将有所下降,加上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扣除标准和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等因素,将减少一些收入,同时,今年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带来的一次性增收因素将不存在,财政收入增幅会有所回落。支出方面,今年要全面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继续提高企业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对困难群众的各项补助标准,继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都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上财政支出的刚性,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当然,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启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略,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宁夏对外开放扩大和招商引资环境的改善,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形势的发展变化,既要看到当前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更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财政工作的主动性,把握中央明确的“稳中求进”的经济社会发展总基调,实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双增长”,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一)着力加强运行调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和全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大微调、预调的力度。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调研分析,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关注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加强经济运行应急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做好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工作,千方百计保障生产要素供给。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有效信贷投入,更好地满足合理信贷需求。强化重要商品价格监管,防止价格过快上涨影响经济稳定和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展难的实际问题,努力在宏观调控中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增强内需拉动作用。要准确把握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贯彻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想法设法扩大内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消费方面,要切实抓好扩大消费总量和完善消费持续增长长效机制工作,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制定鼓励消费升级的税收政策,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投资方面,要充分认识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握投资重点,促进投资稳步增长。当前,尤其要加快推进投资结构调整,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文化旅游、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提高投资效益。完善促进民间投资体制,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三)着力强化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长期以来,宁夏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的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着经济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切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坚定不移推进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推进工业结构升级。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实施“三大千亿”计划,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要把抢抓机遇、抢占先机、抢占制高点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取向,放宽条件,加强规划引导,舍得投入和补贴,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到优先位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努力将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延伸,实现由资源型产品为主向终端型产品为主的转变。三是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三大口岸建设进度、物流业发展速度,建立和完善促进地方金融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推动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
(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社会公众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一方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稳定增长。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容量。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劳动技能振兴工程,大力开发各类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就业岗位。健全促进就业扶持机制,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和城乡就业服务,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有针对性开展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另一方面,继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同时,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要求,着力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五)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发展协调性。要以加快沿黄经济区建设为抓手,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要提高体制机制创新水平,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彻底破除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障碍。二要提高城乡统筹规划水平,创造性地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稳步推进生态移民攻坚工程,将城市带动农村、川区带动山区和农村融入城市、山区融入川区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市场共赢、服务共享。三要提高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强化现代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四要进一步推进城市化水平,以壮大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抓手,促进农民向县城、中心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财
责任编辑 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