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5 作者:本刊记者 冉鹏 特约通讯员 黄绍松 黄维
[大]
[中]
[小]
摘要: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毛泽东等领导的中国工农武装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并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犹如一座丰碑傲然矗立在中华大地上。
80多年沧桑巨变,井冈山这个当年贫瘠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已变成红绿相映、风光迷人的新兴旅游山城。如今的井冈山,拥有保留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100多处,其中22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课堂。如今的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5A级风景旅游区,261平方公里的风景名胜区,容括了11大景区、76处景点和460多个景物景观。
勤劳智慧的井冈山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日趋完善的区位优势,不断开拓创新,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新井冈山市成立以来,财政收支规模逐年增长,财力状况明显...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毛泽东等领导的中国工农武装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并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犹如一座丰碑傲然矗立在中华大地上。
80多年沧桑巨变,井冈山这个当年贫瘠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已变成红绿相映、风光迷人的新兴旅游山城。如今的井冈山,拥有保留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100多处,其中22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课堂。如今的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5A级风景旅游区,261平方公里的风景名胜区,容括了11大景区、76处景点和460多个景物景观。
勤劳智慧的井冈山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日趋完善的区位优势,不断开拓创新,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新井冈山市成立以来,财政收支规模逐年增长,财力状况明显改善,财政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与2000年相比,2010年,井冈山市国内生产总值由6.46亿元增加到3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61元增加到5023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由5847元增加到15778元;财政总收入由6303万元增加到37289万元。一个风光秀丽、人民富庶、发展强劲的新井冈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昔日星火燎原地 今朝风景旅游城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依托这两方面的旅游资源,井冈山市各级部门开始了打造“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的新征程。井冈山这个因历史而著名的地方,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各方来客。
2009年以来,井冈山市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通过开展“走一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套餐,看一场红色歌舞,学唱一首红军歌谣”等活动,把再现革命情景、体验红色文化、考验自我品格、熔炼团队精神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推出红色拓展培训项目,增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时代感和感召力;开发笔架山景区(杜鹃山景区),打造十里杜鹃长廊,不断丰富旅游内容;举办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重大节庆活动,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不断提高井冈山旅游知度;支持中信集团梨坪国际会议中心的开发、五星级酒店中泰来酒店的建设、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培训基地以及全国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有力地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和档次;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实行免费开放;做优红色旅游,着力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实施茨坪二环路建设和景区道路改造,扶持井冈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和井冈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旅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此外,利用红色文化产业资源优势,通过加大投入、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等激励机制,大力引导树立红色文化品牌意识,推进各大产业发展。2008—2010年,全市旅游工业投入从1.6亿元增加到4.3亿元,旅游农业投入从0.5亿元增加到1.5亿元,分别增长168.8%和200%。陶瓷、工艺品、旅游产品、酒业、食品、果品等旅游工业、观光农业得到长足发展。
目前,井冈山已被打造成了一艘承载红色教育、休闲旅游、会议基地、培训基地等各个方面的“旅游航母”。今天的井冈山,英雄业绩与秀美山水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观光旅游共冶身心。2010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53.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23亿元。
为民谋利 共享幸福新生活
“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一句名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井冈山,基本上是封闭式的自给自足、“日中而市”的小农经济,“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没有现代工业经济,没有固定的商业网点,加上敌人的经济封锁,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吃饭难问题以及冬天缺少冬衣冬被、日常用品严重短缺等一个个困难,井冈山军民在毛泽东同志和边界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生产自救和反经济封锁的斗争,如发展农业生产,创办被服厂、军械处、印刷厂等军需工业,开辟红色圩场、创办造币厂、设立公卖处等等,极大活跃了根据地经济,切实解决了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红军主力下山后,仍然保持和发扬了这一传统。毛泽东同志后来总结经验时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的无上光荣的旗帜。”
解放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井冈山市的经济基础一直较为薄弱,对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欠账较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抑制了经济发展。继承井冈山斗争时期“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良传统,今日井冈山各级党委、政府在为民服务、改善民生问题上也做足了功课,下足了功夫。
在朱毛红军会师的地方——井冈山龙市镇,镇财政所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各项补贴政策,着力打造民生财政。2010年,龙市中心财政所夯实全镇农户信息管理基础,完善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程序,累计发放资金近430万元;认真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工作,督促销售网点严格执行国家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并协调好销售网点和财政所的对接,帮助销售网点组织好补贴申报工作。定期、不定期深入销售网点调查了解销售情况和补贴兑现情况以及了解工作运转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销售网点及时解决。2010年,全镇共受理家电下乡补贴5078件次,兑补资金128.5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23辆次,兑补资金55.2万元。
“除了实施各项民生财政政策,我们所还努力为全镇人民提供优质的财政服务,全所上下牢固树立待人热情、政务公开、办文快捷、责任落实、服务主动、行政依法、答复满意、为政清廉的服务理念,推行了六项便民服务措施,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树立了形象。”龙市中心财政所所长陈小钦说。一是首问接待服务。第一个接待外来办事人员的同志,不管来人需办事项是否属于自己负责的业务范围,都要热情接待,积极搞好服务。二是一次性告知服务。工作人员受理业务时要做到百问不倦,一次性告知前来办事人员应提交的相关材料及注意事项。手续不完备或违反规定的业务,待补齐材料或纠正后再及时办理。三是限时办结服务。凡材料齐全、手续完备的业务都要做到审核及时快捷,资金拨付迅速。四是延时服务。工作人员在受理业务时,临近或到下班时间还没有办理完结的,必须延时至办理完毕。五是缺岗代替服务。工作人员如请假缺岗,必须委托其他工作人员替岗,代理相关业务。六是微笑和文明服务。每个财政所人员在工作时间都要保持心情愉快,对待外来办事人员要热情谦恭,喜迎笑送,始终保持“窗口服务”宗旨。
龙市财政所服务为民的做法,是井冈山市财政部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始终继承和发扬为人民谋利益的优良传统,将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近四年,围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生态环境、农业及农村事业发展等十个方面实施了56项公共财政政策,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8176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7853万元,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困难群众、弱势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利用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积极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有效缓解老区群众人畜吃水难问题,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实施环境整治项目,改变了农村“三堆六乱”等脏、乱、差的现象;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对两所卫生院进行了改造,新建一座村卫生室,为农村卫生院添置多项医疗设备和器械,农村公共卫生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通村道路建设项目,新修通村路15余条,近20公里,惠及群众近万人。
借助四通八达的通村公路,很多井冈山农民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农家餐馆,淳朴善良的井冈人拿出自己最大的热情接待四方宾朋,让各方游客共享山里人的幸福新生活。
泰井公路“红旗雕塑”旁的菖蒲古村,是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曾经视察过的一个村庄,村口的农家乐红灯笼串成了串,仅112户人家就有16户农民开办了农家餐馆,一些村民还开展了网上订餐业务,成为该村一道靓丽的风景。村民龙子兰看着公路通到了家门口,2007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开了一家农家乐餐馆。“公路修好后,这里交通更方便了,游人更多了。今年适逢建党90周年,人会更多,收入会更好!”龙子兰谈到经营情况,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自从开了农家乐,家里生活好多了,现在8个人一起搞接待,忙起来人手都不够,将来还要增加人手扩大规模。”目前,龙子兰家共有八张餐桌,一桌能坐14人,客满时100多人,中晚两餐就200多人,加上错场的,一天差不多能接待三四百位,一年收入能达到8万元。
据统计,目前,整个井冈山以反映当年红军生活的“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为主要特色的农家乐共有200多家,每年接待游客90余万人,实现营业收入3600多万元,直接解决就业1400多人,户均年收入8万多元,从业人员人均工资1000元以上,农家乐已成为井冈山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极大改善了当地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决战城区建设 井冈旧貌换新颜
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宁冈县与原井冈山市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同时为保护景区生态环境,腾出更大空间发展旅游业,2002年7月份开始启动新城区建设,2005年4月16日党政机关正式迁入新区。2005年7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井冈山管理局,为吉安市派出机构,下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旅游管理处、门票管理处、接待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旅游发展总公司、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这次搬迁,老城区的常住人口减少了上万人,为山上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的旅游接待空出了近万张床位。“搬迁之后,老城区的环境得以保护和优化,新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布局更加合理。”井冈山市财政局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局长欧阳淦说。
城区是井冈山旅游业的“大客厅”。为提升城市品位,搭建井冈山跨越式发展的平台,2010年,井冈山实施了以新城区为中心,茨坪、龙市为两翼的城市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城市化步伐。一方面,继续加快新城区的美化、绿化、亮化步伐,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产业,做大规模,夯实城市发展的基础,突显了新城区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同时,围绕打造全国最优美生态小镇,加强茨坪景区建设,着力发展茨坪城区休闲产业。围绕打造最繁华边贸小镇的目标,加强规划,逐步开发,加大对龙市城区的建设。仅2010年,全市就实施交通、城建重点工程35个,完成投资6亿余元。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新城区,全面启动了B区生活垃圾中转站、黄洋界大道完善、道路畅通及亮化美化等工程建设;完成了井冈山大道等5条城区道路人行道铺设、物流园区规划、中心公园地形改造和广场的基础开挖;进一步扩展了城区供水和污水收集网络,并辐射延伸至厦坪镇和拿山乡。在茨坪,南湖公园、新村、新市场路、拥军路等改造工程及垃圾中转站建设顺利推进,茨坪净菜综合市场已投入使用。在龙市,启动了尹亚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建设,推进了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完成了站前广场、通站大桥、防洪堤的规划设计,正在实施土石方工程;龙市镇街景改造以及市政道路、商贸广场、龙江河河堤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交通网络更加优化。衡茶吉铁路井冈山段建设进展顺利;龙市至睦村“四改二”(四级公路改为二级公路)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年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厦睦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并举行了开工仪式。
乡镇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通过财政集资、结对帮扶、盘活资产等措施,所有乡镇完成了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圩镇建设规划的修编或编制,部分乡镇完成了圩场建设。吉安市级重点示范镇厦坪镇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完成了控制性详规编制以及工业园区连接线公路、临街建筑正立面改造、街道绿化、管线入地等工程建设。
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得到妥善保护。利用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墓、茅坪八角楼、红四军医院、新四军军部等革命遗址进行修缮,为全市群众及来山游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传承崇高的革命精神、促进老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开展决战城区建设,几年来,井冈山市固定资产投资共计完成120.71亿元,年均增长19.5%。在投资拉动下,老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交通、城建、旅游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井冈面貌日新月异。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