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方投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发起设立的融资工具,以土地等国有资源和资产作为抵押,通过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方式,向银行借贷实现融资。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为了实现政府投资,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成为最活跃的融资主体。2009年全年9.59亿元的新增贷款有40%流入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从2008年初的1.7万亿元膨胀到2009年底的6万亿元左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融资状况不透明、举债不规范、责任主体不清晰等问题,可能导致财政风险,需采取措施予以防范。
一要摸清家底,推动地方债务状况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减少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防止盲目借贷。弄清楚各级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包括隐性和显性债务、现存的债务构成、融资规模和资金来源渠道等细节。建立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二要区别对待,分类管理。虽然地方融资风险总体有所上升,但并不是所有地方存在相同的风险。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和财政能力较...
地方投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发起设立的融资工具,以土地等国有资源和资产作为抵押,通过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方式,向银行借贷实现融资。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为了实现政府投资,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成为最活跃的融资主体。2009年全年9.59亿元的新增贷款有40%流入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从2008年初的1.7万亿元膨胀到2009年底的6万亿元左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融资状况不透明、举债不规范、责任主体不清晰等问题,可能导致财政风险,需采取措施予以防范。
一要摸清家底,推动地方债务状况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减少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防止盲目借贷。弄清楚各级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包括隐性和显性债务、现存的债务构成、融资规模和资金来源渠道等细节。建立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二要区别对待,分类管理。虽然地方融资风险总体有所上升,但并不是所有地方存在相同的风险。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和财政能力较强,出现问题可能性小,这需要在评估的基础上区别对待。同时,要区分不同类型的融资平台,让纯经营性项目的平台脱离政府,使之真正实现市场化操作;对于准经营性项目,可以股权形式让社会参与,降低政府持股比例;将政府融资平台严格限制在基础设施等领域。通过主动退出“有利可图”的项目,不仅有助于地方政府及时回笼资金,将存留平台的资本金做实,还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三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控指标体系以及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债务的违约风险进行动态和前瞻性评价,对地方财政风险状况及时预测,最大限度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发生。监控指标体系以反映地方财政清偿能力、地方财政流动性、地方政府信用的指标为基础,并设置相应的阀值对现实和潜在的财政风险度进行量化。当债务风险度接近某一阀值时,立即启动预警、停止新债发行审批等控制机制。在成熟市场,大部分国家对于地方政府融资都有一些风险控制标准的指标,比如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等。以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地方财政年度总收入)为例,美国规定债务率为90%—120%,新西兰要求地方政府债务率低于150%。目前,我国浙江、内蒙古等地也构建了类似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四要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形成多元融资渠道。目前,允许地方政府作为举债主体直接举债,还存在制度性缺失和障碍。但是从地方政府融资创新的现实条件看,我国拥有大量的富余资金,民间资本在资本市场的市场监管、信息披露、风险防范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银行体系信贷资金监管与风险控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政约束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放开地方政府融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市场监管基础。当前,随着国务院“新非公36条”这一被看做是监管层着力启动民间资本的重大信号的发布,民间资本进入政府项目建设将成为地方财政困难下的一种变通。财
责任编辑 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