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对广东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中小企业,也相继陷入困境。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转型更是当务之急。广东省财政部门坚持加大投入与深化改革相结合,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转型融资难题。加快技术升级、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等需要资金支持,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均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广东财政及时采取措施,通过新增安排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既有专项资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2009年,省级财政一次性新增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政银企合作、对中小企业贷款给予贴息补助等。截至2010年1月,共审核安排补贴资金9.61亿元,支持中小企业2293家,带动中小企业贷款融资395亿元,财政资金放大倍数达到41倍。其中,安排四批政银企合作项目,对获得合作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给予贴息支持,贴息资金共计5.6亿元,拉动贷款约205亿元,受惠企业达1099户;安排两批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4亿元,对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获得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拉动贷款约190亿元,受惠企业达1194户。此外,省级财政注入资本金10亿元,以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依托,组建成立了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贷款担保和再担保。目前,已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广东省较大的8家担保机构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预计通过3年的运作,为中小企业累计提供200亿元左右的增信服务。中小企业贷款财政贴息、担保,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有助于企业引进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生产能力。

(二)支持外贸型中小企业发展升级。2009年,广东财政一次性新增安排10亿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外贸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扩大出口、开拓国内外市场、不停产转型等,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研究整合既有外贸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统筹使用省级财政外贸扶持资金共9亿元,加大对“两新”产品出口、稳定外贸出口、推动企业“走出去”、招商引资、出口退税、口岸建设等六个方面的支持力度。此外,一次性新增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优势产品出口。
(三)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广东财政积极发挥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多角度、全方位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一是安排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以及项目融资。二是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等。三是安排装备制造、结构调整等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在内的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的贷款贴息和补助,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安排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重大科技等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及时转化最新科技成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减轻企业负担。省财政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收费减免政策。一是部署治理整顿乱收费工作,及时纠正乱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二是贯彻落实停征“工商两费”以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政策,2008年“工商两费”减收约9亿元,2009年预计减收30亿元;2009年取消和停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约24亿元。三是按照相关要求,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等收费项目。四是根据清理涉及交通和车辆收费的政策规定,对广东省涉及交通和车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了清理,清理后的交通和车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为16项,其中,中央规定项目9项,省规定项目7项。五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支持港澳台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决策,自2009年1月1日起暂停征收外商投资企业场地使用费。六是经省政府同意,对进入省级产业转移园的企业免收治安联防费等14项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出台取消音像制品管理费等13项省定收费项目。通过以上措施,切实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负担,优化了企业经营环境,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五)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努力营造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环境。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全省已有1000家企业通过初审,可加计抵扣的研发费用超过15亿元,该政策有效缓解了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经济负担。二是通过政策法规信息汇编、税政联络员制度等及时向企业宣传、传达国家税制改革和优惠政策的调整情况,详细讲解广东省的具体措施,做好税政服务。财
责任编辑 廖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