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9年,贵州省各级财政部门克服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全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
集中财力破解贵州交通瓶颈制约。省财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把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省“扩内需、保增长”的第一抓手,全力支持省会贵阳通往全国各地的快铁交通圈和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建设。2009年,全省交通运输支出突破百亿,达120.60亿元,是2006的3.43倍,比2008年增长122.63%。其中,铁路方面,继2008年贵阳——广州快速铁路开工建设后,2009年贵阳至昆明、重庆、成都快速铁路已获国家批准立项并全部列入国家近期建设规划。公路方面,全年通车里程近1200公里,在建2021公里;已开工和建成高速公路的县达到70个,比2008年增加38个;新增90个乡镇通油路,2277个村通公路。
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省财政安排6.35亿元,大力支持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拉动农村消费。安排1.46亿元,重点支持全省...

2009年,贵州省各级财政部门克服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全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
集中财力破解贵州交通瓶颈制约。省财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把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省“扩内需、保增长”的第一抓手,全力支持省会贵阳通往全国各地的快铁交通圈和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建设。2009年,全省交通运输支出突破百亿,达120.60亿元,是2006的3.43倍,比2008年增长122.63%。其中,铁路方面,继2008年贵阳——广州快速铁路开工建设后,2009年贵阳至昆明、重庆、成都快速铁路已获国家批准立项并全部列入国家近期建设规划。公路方面,全年通车里程近1200公里,在建2021公里;已开工和建成高速公路的县达到70个,比2008年增加38个;新增90个乡镇通油路,2277个村通公路。
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省财政安排6.35亿元,大力支持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拉动农村消费。安排1.46亿元,重点支持全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安排科技和技术改造支出5.17亿元,支持全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同时,完善省财政对下转移支付办法,扩大对禁止开发与限制开发区域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覆盖面,不断提高转移支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2009年省对下转移支付达678.28亿元,比2008年增长23.94%,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生态立省战略实施。贵州各级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减排摆在建设生态文明的突出位置。2009年,中央和省共安排节能减排资金近13亿元,比2008年增长51.2%,重点支持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全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8年下降1.3%和4.8%。同时,积极支持生态立省战略实施,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资金29.1亿元,增长12.4%,扎实推进以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全省55个试点县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653.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34.6平方公里。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再创佳绩。2009年,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支农预算比2008年增长了40.57%,实际中央和省共完成投入198.93亿元,比上年增长63.45%。2009年重点进行了两项整合:一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整合。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契机,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在中央财政支持2亿元、省级财政安排2430万元的基础上,整合相关涉农资金5.53亿元,集中扶持茶产业发展,使贵州的茶叶知名度不断提升,带动了农民群众增产增收。二是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整合。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政策,在中央支持1.2亿元的基础上,省级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和国土部门支农资金9000万元,15个项目县整合地方各类资金3.63亿元,加快农村居民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全省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2005年的0.37亩增加到2009年的0.58亩。
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2009年,共安排31亿元资金,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重点用于地质灾害危房、扩大试点工程和“整县推进”等24.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为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省财政厅制定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和鼓励各地积极加大匹配投入、农民群众踊跃自筹资金和积极投工投劳。截至2009年底,已完成危房改造23.96万户。
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2009年,分别筹集并落实城市低保资金8.95亿元和农村低保资金26.22亿元,城市55.34万低保对象的低保金月人均补助达到162.1元,农村低保对象核定财政补助人口基数由原来的324.4万人增加到585.4万人,净增261万人,省对县的补助测算标准提高到1196元。城乡低保补助范围的扩大,使贵州越来越多的城乡农村贫困群众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9年,全省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00元,省安排下达各地补助资金22亿元,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合的积极性,全省农民参合率达到94.25%,比上年提高2.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全省有58%的参合家庭获得了医疗费补偿,15%的参合家庭获得了住院费补偿,较大幅度地满足了农民就医需求、减轻了农民医疗费用负担。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好200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全省平均每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35元,全省增加养老支出8.9亿元。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制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指导试点县做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制定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意见,在全省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基金管理使用、基金预算、业务规程和信息开发系统,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方便参保职工跨地区流动。财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