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2010年,在全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江西省经济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和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诸如: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必将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将给予财税、金融、重大项目等综合政策支持,必将成为江西加快崛起的新引擎;各地项目建设陆续竣工投产,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效应加快释放,工业园区发展壮大,企业效益持续回暖,这些都将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基于以上因素,今年江西省财政形势将好于去年。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料的因素仍然很多,财政也有不少减收因素。而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确保农业、教育、科技支出法定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还需要大量的新增资金。如果说去年是经济形势极为复杂之年,则今年可能是财政极为困难之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将十分突出。为此,做好2010年江西财政工作,必须讲求“四个持之以恒”:
一是持之以恒创新财政发展理念。理念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江西省财政事业取得的成就,财政工作取得的进步,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上探索出的一系列好方法、成功模式,归根结底,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的结果。新的形势对做好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更加牢牢把握财政工作主动性、财政政策主导性、财政资金调控性,跳出财政看财政,善于把财政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把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化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上来。探索实践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必须更加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和撬动各方面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更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创出更多资产、资本、资金运作的有效模式和典范,努力谋划更多加快发展的好点子、金点子。
二是持之以恒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实践证明,在应对经济波动期乃至危机时,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协调,起到“相对稳定器”效应,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更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不断推动小财政向大财政转变,消极安排型财政向积极发展型财政转变,被动落实型财政向主动服务型财政转变;更要保持财政宏观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扶持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推进可持续发展;更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持财政稳健运行。
三是持之以恒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坚持让发展的成果公平、充分地惠及广大群众,是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是财政事业始终追求的目标。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财政部门贴近基层、服务社会、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也是增强发展动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在连续三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虽然今年江西省财政仍将十分困难,但仍要多方筹措资金,毫不动摇地坚持民生投入只加大不减弱,坚持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只提高不降低,坚持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扩大不缩小,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社会事业倾斜,继续加大投入,实施公共财政政策,以增强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推动经济社会事业更好发展。同时,还须进一步在完善政策体系和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功夫,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可持续实施”的原则,突出“雪中送炭”,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是持之以恒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服务是金、作风是旗”。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既是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江西各级财政部门以践行“八项服务承诺”为主题,着力打造“效率·温馨”财政文化,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机关效能建设以及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中成绩斐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打造丰富财政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是我们宝贵精神财富的积淀,我们将深入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以“心系群众、财政为民”为宗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从自身岗位职责做起,从服务群众小事做起,着力优化作风,提高效能,在推进财政事业蓬勃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充实、升华。财
责任编辑 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