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从2008年开始,贵州省级财政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建立奖快促慢激励机制,围绕“规模与规范”、“效率与效益”这一主线,对各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推动了全省政府采购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奖罚分明
为使奖快促慢政府采购激励机制更加科学规范,省财政厅多次深入各地、州、市调研,听取基层意见;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组织各地、州、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座谈讨论,最后出台了考核评比暂行办法,核心内容是对各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与财政奖励直接挂钩,排名越高,获得的奖励越多。考核评分主要从八个方面着手。一是采购规模和范围方面(50分)。政府采购规模比上年度有增长,采购范围比上年有拓展;采购金额占本地区财政支出总量比重(增长速度下降的自动失去奖励资格;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越高,分数越高,反之亦然),充分体现了规模效应。二是机构建设方面(5分)。财政部门设有专门的政府采购工作监督管理机构和配备与监督管理相适应的人员,管采职能彻底分离。三是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10分)。能根据政府采购工作实际和需要,制定和完善政府采购各项制度和办法;所制定的制度和办法既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符合本地区政府采购工作实际,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依法有序地开展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无违法违纪行为。四是采购统计报表报送方面(10分)。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报送政府采购统计报表;所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报表说明清楚、分析透彻。五是采购信息报送方面(5分)。及时将本地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上报上级财政部门。六是处理供应商投诉方面(5分)。能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受理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案件,所处理的投诉未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正确维护政府采购当事人合法权益。七是电子化政府采购方面(10分)。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和网络技术,大力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八是人员培训方面(5分)。组织举办和积极参加上一级财政部门举办的各种政府采购业务培训,提高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在奖励级别的安排上以地、州、市为单位设定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这就意味着全省9个地区中有3个得不到奖励,对各地、州、市形成了压力,进而增加了活力。
在对2008年各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的考评中,省财政拿出50万元专款对成绩突出的地区给予了表彰奖励,其中:一等奖黔东南州财政局奖励11万元,二等奖安顺市财政局、铜仁地区财政局各奖励9万元,三等奖毕节地区财政局、贵阳市财政局、黔南州财政局各奖励7万元。同时明确奖励资金只能专款用于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改善办公条件、信息化建设以及人员培训等,不得用于对个人的奖励。对考评结果差的地区给予通报。
激励机制成效初现
奖快促慢激励办法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各地、州、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积极性,普遍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一些地区还将政府采购监管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政府采购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
采购范围不断扩大。实行奖快促慢激励机制后,各地区财政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扩展政府采购范围,尽最大努力做到应采尽采。采购范围从最初的预算内安排的资金,扩展到包括预算内外、专项资金、自筹资金,以及银行贷款在内的各种资金。一些公益性强、关系民生的采购项目,如农村义务教育和城市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消除地氟病的“回风铁炉”、农机具、疾病预防药品及医疗器械、农村沼气设备,以及工程类项目、环境绿化等等纳入了政府采购。黔东南州将工程类项目纳入到政府采购的监管范畴,贵阳、六盘水、毕节、黔西南等很多地区将市政工程、绿化设施、车辆保险等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黔南州将“首届旅游发展大会”、铜仁地区将农业扶贫项目的母羊和三元子猪等项目纳入了政府采购。

采购规模上了新台阶。2008年,贵州省政府采购规模达59.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67%,比上年增长65.44%,比2005年的28.8亿元翻了一番,资金节约率10.18%。安顺、毕节、黔西南的政府采购规模都较上年翻了一番;六盘水、遵义政府采购规模都超过了上年同期的50%;黔东南州政府采购预算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高达8.01%,超过全省近3个百分点。
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采购行为逐渐规范。2008年,全省共制定出台了20多个政府采购制度和办法,省级先后制定了政府采购行为准则(试行)、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考核暂行办法等等。各地区也相应制定和完善了管理制度和办法,强化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加强本地区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出台,对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得以发挥。为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支持建立节能减排新机制和促进自主创新产品的发展,在贯彻落实并转发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制定印发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和《政府采购进口管理办法》的同时,制定并下发了《贵州省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促进自主创新产品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政府采购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政府采购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取得实效。2008年,全省累计采购节能产品9529.40万元,占同类产品的30%;采购环保产品45542.64万元,占同类产品的72%。
协议供货制度不断创新并逐渐推广。现省级已经在原有办公设备实行协议供货的基础上,将省直各部门公务用车购置也纳入协议供货范围,黔南、黔东南、遵义等地区也将办公设备或车辆纳入了协议供货,遵义还率先采用了网上协议供货的采购方式,这项制度的推行对于促进政府采购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有了新的突破。在省级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工作全面推开的基础上,部分地、州、市也开始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工作。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填报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计划,未按规定报送的,暂停一切采购活动。通过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强化了财政支出的管理,基本上实现了计划采购、规模采购。
全面实现了管采分离。到2008年底,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都建立了专门的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成立采购代理机构115个,其中:中介代理机构68个;集中采购机构47个。目前,全省已完全实现了“管采分离”,并实现了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代理采购为主的运行机制。这一运行机制,既符合法律的规定,又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更符合政府采购改革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受到了各方采购当事人的肯定和支持。
投诉处理质量明显提高。在政府采购投诉处理方面,全省大部分地、州、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都请有法律顾问,处理程序更加规范,处理质量明显提高。2008年全省处理的投诉案件中没有发生过一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责任编辑 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