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0 作者:马效功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2008年10月,甘肃省陇南市财政局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宕昌县、礼县、西和县、成县、徽县、康县的18个乡镇的33个村,从强化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监管使用入手,对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从加大资金投入、落实财税政策、扩大建材产能、保护生态环境等多个层面,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
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整体进展良好
这次大地震六县受灾面积大、范围广、损失重。自6月下旬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以来,举全民之力,精心谋划,科学决策,苦干实干,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编制重建规划,认真落实灾后重建各项政策,严把工程质量关,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重建的质量和效果较好。
(一)安排部署到位,帮建工作有力。严格按照全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要求,对列入灾后重建的重点村建设从规划到施工,广泛征求意见,注重采纳广大群众的建议,科学决策,全面启动了第一、二批重点村的恢复重建工作,安排部署早,工作措施实,落实力度大。在重建过程中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制,每个县级领导、县直单位分别帮建一个重点村,深入分析形势,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真正做到重建不完成、帮扶不脱钩、干...
2008年10月,甘肃省陇南市财政局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宕昌县、礼县、西和县、成县、徽县、康县的18个乡镇的33个村,从强化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监管使用入手,对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从加大资金投入、落实财税政策、扩大建材产能、保护生态环境等多个层面,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
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整体进展良好
这次大地震六县受灾面积大、范围广、损失重。自6月下旬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以来,举全民之力,精心谋划,科学决策,苦干实干,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编制重建规划,认真落实灾后重建各项政策,严把工程质量关,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重建的质量和效果较好。
(一)安排部署到位,帮建工作有力。严格按照全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要求,对列入灾后重建的重点村建设从规划到施工,广泛征求意见,注重采纳广大群众的建议,科学决策,全面启动了第一、二批重点村的恢复重建工作,安排部署早,工作措施实,落实力度大。在重建过程中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制,每个县级领导、县直单位分别帮建一个重点村,深入分析形势,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真正做到重建不完成、帮扶不脱钩、干部不撤离。目前大部分重建村已竣工,多数灾民已搬进新居。
(二)规划设计到位,户型经济实用。坚持将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河滩地治理、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省地”的原则,因村施策、分户实施、量力而行、分步建设、有序推进。对每个灾后重建重点村,都绘制了建设规划平面布置图和效果图。在户型设计上,既考虑科学美观更注重经济实用,由建设部门统一设计户型和施工图方案,单户户型设计配套改灶、改炕、改厕、改圈、建沼气池等“四改一建”项目,供重建群众自主选择确定。
(三)群众动员到位,建设模式多样。积极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重建家园,较好地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创造了诸如就地整村重建,村内异地搬迁重建,跨乡镇异地搬迁重建,数村合并重建,下山入川、下山入镇、下山进城,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扶贫整村推进、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等许多行之有效的重建模式。如康县阳坝镇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重建进度快、建设质量高的合作社及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康县碾坝乡安家坝村在恢复重建工作中,成立了统筹协调、工程施工、材料装卸、质量监督、财务核算等5个小组,形成了支部统一领导、村社干部包点包组,施工小组负责施工、党员群众苦干实干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确保了重建工作的有序推进。礼县雷坝乡清坪村对特别困难的17户群众除了落实国家和省级补助外,还通过村级积累给每户困难户补助2000元;盐官镇罗堡村村委会与省建六公司签订统建合同,降低了建设成本,减轻了群众负担,切实加快了建设进程。成县红川镇韩庄村在维修重建工作中制定了统一的加固维修标准,把维修与村道加宽改造、拆除影响规划的建筑物相结合,由村委会组织并聘请专业工程队进行统一施工,既节省了农户的资金,又使村容村貌得到大的改观。
(四)制度落实到位,工作有序推进。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对房屋拆迁、重建选址、规划设计和工程招标、材料采购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召开群众大会进行讨论,由群众决定。对异地搬迁和就地重建的村,坚持一村一策、一社一法、一户一方,对零星修建的村进行统一协调指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修建。对建筑材料的采购程序、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群众投工的计费标准和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由群众代表组成监督组,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跟踪检查。通过简化审批手续,落实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支持水泥厂、砖瓦厂等建材企业扩大生产。
(五)资金监管到位,使用安全规范。所有受灾村都成立了物资资金管理组、发放评议组,建立了物资接收登记册,指定专人接收登记。选举村民代表对每次救灾资金物资发放进行评议、监督,张榜公布。将“三孤”、“三无”人员的补助资金以“一户一折”的形式存入个人账户,对于重建户,按建房工程进度分期分批及时下发补助金,基本上都实行了五级签字责任制和乡村社三级张榜公布制度。
二、灾后重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灾后重建资金严重不足。陇南地理条件差,异地搬迁重建的任务异常艰巨而繁重,几乎所有的重建村都需要配套道路、水电、沼气等基础设施,其中相当一部分还要修河堤、护坡、平整土地,这方面的投资远远超过农民建房的费用,但这些投资目前基本上没有来源,大多数村镇只能欠账搞建设。此外,由于重建对砖块、水泥、建筑技工和劳动力需求量大,造成了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人工紧缺且工价不断提高,增加了建设和生产成本。重建资金的短缺及成本的上升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且在建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家补助资金滞后,仍有部分重建户存在资金困难,随着金融机构对重建户的贷款规定的调整,农户普遍反映贷不到款。特别是特困户、低保户无人担保,落实贷款难。
(二)个别村镇对灾后重建资金物资监管制度落实不力。国家下拨的建房补助资金不同程度地存在滞留问题;“三孤”、“三无”人员生活补助款发放政策没有完全落实。个别乡村干部在财物发放上存在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
(三)有些地方的重建已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由于重建对石料的需求巨大,开山炸石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破坏了原本脆弱的生态地质结构,为大面积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埋下隐患。
三、加快农村灾后重建的建议
(一)多方面筹措重建资金。要抓住国家、省及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灾区重建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援建项目,争取省里尽快出台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补助政策,确定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并及时下达;与此同时,要多渠道、多层面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争取筹措到更多的重建资金。要将对口帮扶、扶贫开发、异地搬迁、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予以整合,全部用在灾后重建方面。要灵活使用重建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重建户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扶持,对一些有偿还能力的农户,可通过政府贴息,吸引商业银行贷款,以缓解重建中的资金困难问题。对集中重建材料物资由政府统一采购,对零星重建和加固维修所需材料由农户自行采购,切实降低重建成本。
(二)努力减轻农民群众建房负担。一要加大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结合重建对大额贷款需求增加的实际,进一步扩大基层营业网点的大额授信权限,加大对农户建房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农户建房贷款实行缓付期不计收罚息或复利。对因受灾无力还款的困难农户,可视受灾程度核销全部或部分贷款。对地震中财产损失严重、暂时丧失还款能力但身体健康的,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并实行优惠利率。对陇南市“三农”贷款实行优惠利率政策,适当放宽农户小额贷款的条件,最大限度降低贷款准入门槛,通过降低担保抵押条件,简化办贷手续,切实提高办贷效率。二要畅通重建物资流转渠道。要加强对重建物资组织调运和流通环节的管理,与市内外厂商签订供货协议,在各乡镇设立销售网点,实行定单配送和定向配送,减少重建物资供应的中转环节,力争将建材一次运送到配送点、二次到建筑工地,方便群众就近采购。各县区及有关部门要按照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确保钢材、水泥、木材等重要建材的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三要解决用工和材料短缺的问题。要采取专业技术人员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工程队统一施工与群众出资修建相结合、多户联建、干部帮建、义务投工投劳,帮工换工、动员外出务工人员及时返乡等多种帮建方式,充分利用旧房拆除的木料、门窗和砖瓦,有效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四要对建筑材料市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对建筑材料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确保重建过程中使用质量合格的建材。通过把好建材采购、施工建设、工程验收等各个关口,使重建房屋真正达到防地震灾害、防地质灾害的“两防”标准。五要对砖瓦等建筑材料实行价格干预。加强建材质量、市场秩序的监管,进一步核定建筑材料政府指导价格,砖、瓦、水泥、砂石等主要建筑材料一律实行限价销售,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变相提价、价格欺诈以及不执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不执行收费减免政策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强化对灾后重建资金物资的监管。一方面,要通过举办短期学习培训班,对乡镇主要领导和基层干部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党和国家灾后重建政策的领会和理解,强化责任意识,将党和国家对灾民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不走样地贯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在资金物资发放方面继续严格落实五级签字责任制和一个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确保重建物资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四)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这次特大地震对陇南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已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生态脆弱区面积大大增加。要防止在重建过程中对已经十分脆弱的环境造成新的破坏,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恢复重建时的城镇、乡村选址和建设工程选址,应当避开生态脆弱的区域。当前,应制止随意开山炸石的行为,灾后重建所需石料,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修路废弃石料和旧房拆迁、河滩沟谷现有石料,另一方面应由乡镇统一筹划,统一确定采石点,并报县政府备案,采石点应取在生态地质结构稳定并容易修复的区域。石料、粘土较丰富的村镇要强化大局意识,发扬奉献精神,主动支持邻近村镇。
责任编辑 李艳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