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的秋天,金风送爽。9月10日下午,在财政部新楼会议室里,洋溢着热烈、欢愉的气氛,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财政学会会长戎子和,财政部副部长田一农、李朋,财政部党组成员、原副部长陈如龙,财政部党组成员、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行长周道炯,财政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许毅,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顾问、财政杂志社总编辑左春台以及财政部各司局负责人和过去曾在《财政》编辑部工作过的同志,前来参加中国财政杂志社纪念《财政》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大家济济一堂,欢声笑语,回顾了《财政》杂志创刊三十年来的历程,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和不足,提出了对今后的希望和意见。
王丙乾同志代表财政部党组向财政杂志社表示热烈祝贺。王部长指出,《财政》杂志要越办越好,要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讲话全文另发)。
戎子和同志说,《财政》创刊以来,特别是1980年复刊后,办得是有成绩的。一是办得较活;二是比较实事求是;三是文字比较通俗易懂;四是努力跟上潮...

北京的秋天,金风送爽。9月10日下午,在财政部新楼会议室里,洋溢着热烈、欢愉的气氛,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财政学会会长戎子和,财政部副部长田一农、李朋,财政部党组成员、原副部长陈如龙,财政部党组成员、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行长周道炯,财政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许毅,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顾问、财政杂志社总编辑左春台以及财政部各司局负责人和过去曾在《财政》编辑部工作过的同志,前来参加中国财政杂志社纪念《财政》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大家济济一堂,欢声笑语,回顾了《财政》杂志创刊三十年来的历程,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和不足,提出了对今后的希望和意见。
王丙乾同志代表财政部党组向财政杂志社表示热烈祝贺。王部长指出,《财政》杂志要越办越好,要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讲话全文另发)。
戎子和同志说,《财政》创刊以来,特别是1980年复刊后,办得是有成绩的。一是办得较活;二是比较实事求是;三是文字比较通俗易懂;四是努力跟上潮流,适应变革,比如增加内容、改进版面、改变文风、扩大篇幅等等。缺点是有一些文章的语言呆板,印刷中常有错字。希望今后继续发扬优点,坚持部党组确定的办刊方针,更好地为财政战线的广大干部服务。具体的建议,第一要增加一点理论性的文章,首先是介绍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当代的、世界的、古代的经济学家、财政学家的理论也要介绍。第二要多介绍点各地区、各部门的经验。主要是现实的,过去的也不能忽略,古代也有不少好的理财经验。还要多登点好人好事,表扬先进人物。第三宣传财政业务知识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丰富多采。同时,《财政》杂志可以通过社论、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等对某些带普遍性的问题表示自己的观点。我不赞成无的放矢地乱放炮,但是我赞成适当的批评。适当的批评对我们的工作是有促进作用的。
陈如龙同志说,《财政》杂志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要具有政策指导上的准确性和工作指导上的针对性。办报要多搞些评论,要起引导作用。杂志也是一样,观察问题要敏锐,要经常抓住一些重要的问题和典型,及时报道、交流、探讨,并加强文章的思想性。对重要的报告、讲话,可以改写成文章,写得短一点,也可以分几次登。这样就便于读者阅读,可以更好地对工作起指导作用。
周道炯同志说,《财政》杂志创刊以来登了不少基建财务方面的文章,对建行的工作是很大的支持。今后建议,一是在方针政策方面多发表点议论,这样对当前的工作可以起指导作用。二是杂志要面向基层。基层同志对政策性、综合性、指导性较强的《财政》杂志是关心的,今后要根据基层同志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内容,要多介绍财经方面的基础知识。三是要提倡写短文,文章长了,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都没有时间去看。
许毅同志说,《财政》杂志是财政部的机关刊物,它在部党组领导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贯彻政策、推动政策的执行服务,这是其它刊物所不能替代的。作为财政部的一个综合性的刊物,《财政》杂志能发行到10万份,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今后希望《财政》杂志既要迅速反映中央领导在一个时期对财经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导精神,又要反映财政战线的实际情况,反映广大财政干部的心声。这样,《财政》杂志就会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财政部办公厅主任傅之邨、预算管理司司长李慧中、综合计划司司长朱福林和曾在财政编辑部担任过领导及编辑工作的邢文军、王洁斋、黄枫仁、盛芳莹等同志也发了言。他们说,从我们听到的反映看,各级财政部门对《财政》杂志确实是欢迎的。特别是近几年来,《财政》杂志根据部里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增加了新栏目、新内容,较好地配合了业务司局的工作。今后希望在“活”字上多下功夫,除了社论、评论外,小言论、编者按、编后话等可以多搞些,三言两语,既有指导性又有生动性。此外,还要多登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这样财政战线的广大干部就会更关心它,欢迎它。
在座谈会结束前,左春台同志的话道出了财政杂志社全体同志的心声。他说,如果说《财政》杂志有成绩,首先应当归功于部党组和各级财政部门的领导同志亲自动手为《财政》写稿,增加了杂志的指导性。第二是各级财政部门和财政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对《财政》的支持。《财政》杂志有成绩,但缺点也不少。拿1980年复刊词提到的几点要求来检查杂志的工作,有许多地方是做得不够的。《财政》杂志在报道财政战线筹集和分配资金,协调平衡,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光辉业绩上是做了一些工作,但离总结经验,鼓舞斗志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对财政战线的好人好事、模范人物,我们宣传得还不够;对揭露四化建设中的不良现象,我们的旗帜还不很鲜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面,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在提倡生动、短小、尖锐、泼辣的文风上,《财政》杂志都还有待改进。当前,深入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了历史前进的脚步,我们的刊物也要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把刊物办出新水平,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财政杂志社的同志有这样一个决心:在部党组领导下,发扬优良传统,锐意革新,开拓进取,努力做到有所作为,满足读者在形势发展中的新要求。
座谈会由财政杂志社社长钱度龄同志主持。
(本刊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