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山西省怀仁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节减行政经费的精神,讲理财之道,兴节财之风,在工资改革、物价调整等增支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行政经费支出279.4万元,占年预算的82.1%,比上年下降28.21%,绝对额减少109。8万元,比地区下达的控制指标节减2.41%,绝对额减少6.9万元,名列全区第一。怀仁县的县领导、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是怎样开展节减行政经费工作的呢?
一、提高对节减行政经费的认识。近几年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怀仁县财政收入逐年递增,地方财力不断增加。这样,不少同志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财大气粗”的思想。有的领导认为:收入多,财力厚,花钱应该迈大步。有的同志感到:家大业大,多花点没啥。曾一度出现了机关单位买汽车、购高档商品的风气,致使全县行政经费支出由1978年的62.9万元,增加到1984年的389.2万元,人均经费绝对额增加了3.000元。国务院《关于节减行政经费的通知》下达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责成财政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通知精神,专门召开了全县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会议紧紧围绕勤俭节约这个课题,针对“财大气粗”这种思想,学文件,谈认识,摆表现,议危害,展开了“全国压经费,我县怎么办”的讨论。经过讨论,提高了对节减行政经费的认识。各个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纷纷表决心,定措施,很快在全县上下形成一个节减行政经费的良好局面。县委、县政府把节减行政经费列入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并由一名副县长负责抓此项工作。同时,研究制定了节减行政经费的十条具体措施,行文下达。根据地区下达的控制指标、县财政局对各单位的经费预算重新进行调整、压缩。这样,引起了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县事务局首先从自身抓起,带头节减行政经费。年初一开始,他们对行政经费指标实行部门包干,并制定完善了财务审批、财产领用、会计职责等各种制度。他们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油、一张纸抓起,使该局1985年行政经费支出比1984年下降36.7%,节约开支74.2万元
二、县财政部门加强对行政经费的管理。县财政局首先从年初编制预算抓起,认真控制行政经费。过去,这个县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存在着“一粗、二高、三宽”的现象。“粗”是算大帐;“高”是预算标准高;“宽”是对上级单位经费放得宽。针对这些弊病,1985年在安排预算时,县财政局围绕压缩行政经费这个中心,在摸清人员、车辆和公务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改变过去“粗、高、宽”的做法。在编制经费预算时,将过去预算以千元为单位改为以元为单位,将公务费的标准由高改为低。二是坚持对各行政事业单位一视同仁的原则,改变过去保重点压一般的不合理现象。过去县财政局安排预算时,对有些机关是宽打宽用,而对其他单位是紧打窄用,从而助长了大手大脚,铺张浪费。1985年,县财政局对任何单位,都一视同仁,一样按标准编制预算。这样,仅县委、县政府行政机构就比1984年实际支出少安排预算110万元。三是坚持宽严结合的原则,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倾向,过去,在预算分配时,宽严不协调,致使一些事业的发展受到影响。1985年,县财政局对公务费、会议费等非生产性开支打紧预算,从严安排:对于事业性的资金需要,根据财力情况,合理安排,从宽解决,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发展各项事业上。四是在行政经费的预算管理上,县财政局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改革:(1)改过去对行政经费按年度预算预拨款为按月拨款.对行政单位采取以月按预算拨款,对一些事业单位的专项款,用多少拨多少.这样,避免了挪用专款,不合理追加经费的现象。(2)改过去拨款算大帐为月月与单位算细帐。为了切实把行政经费压下来,根据年初经费支出预算指标建立了拨款指标登记簿。在每月拨款时,与预算单位按全年经费支出预算指标算帐,做到年计划,月安排,全年不突破指标。1985年全县46个预算单位有32个单位没有突破全年经费支出预算指标。(3)改过去会议费、培训费年初一次预算到单位为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按实支报。以前,各单位的小型会议费和业务培训费是年初一次预算到单位,这样,在执行中,有些单位会议不开了,业务培训不搞了,而是用这些钱干了其它事情。还有个别单位,提高标准,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针对这个问题,县财政局把这部分财力全部留在财政集中管理,按规定支报。据统计,1985年,全县仅会议费就比上年节减6.8万元。(4)改过去只管拨,不管用的结果为既管拨款,又看效益。公用经费中的修缮费、购置费是单位胡支乱用的资金来源。以前,财政部门对这些资金管得松、查得少,一拨了事,不问效益。1985年,对这些资金,县财政局每拨一笔款,都采取拨前调查、拨时审查、拨后检查的方法,并积极配合开展财务和财经纪律大检查,堵塞漏洞,节约开支。1985年全县行政修缮购置费比上年减少59.8万元。
三、预算单位切实改进节减行政经费的做法。怀仁县各预算单位,从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着手,切实改进节减行政经费的做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①控制人员增编.不少单位堵退了超编人员的调入。1985年,财政部门对超编调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没有拨给一分钱经费。②控制出差人数和住宿标准。近年来,差旅费。住宿费标准不断提高,是增加经费开支的重要因素。为此,各单位对出差人员严格控制,规定了三条:一是不住高级宾馆;二是不在高级饭店就餐;三是不坐专车和飞机。如县法院针对差旅费开支大的情况,对可以发函解决的问题,就不派人出差,非出差不可的,选派精干人员,以缩短出差时间,减少经费开支。③控制水电费,杜绝长明灯。各单位针对用水多、电话多、电费多的问题,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用水,限制长途电话,杜绝长明灯。④控制车辆开支。县委在整党中封存无编汽车24辆,减少了财政开支。各单位不仅加强了汽车管理,规定了用车制度,而且还对公用自行车修理进行严格控制。一些公用自行车较多的单位对自行车修理费实行个人包干制,控制费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