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发展了,集体资金增加了,如何管好用好这部分集体积累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是值得引起重视的新问题。
最近,我们对吉林通化地区部分市县的集体积累资金使用情况作了一些调查,看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集体积累资金虽然增加了,但在资金的管理上,仍然沿用过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老办法,许多管理措施跟不上,乱占资金,贪污、挪用集体积累的现象不断发生,影响了农村集体生产建设的发展。具体说,一是积累资金使用不合理,非生产投资比例过大,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包干到户后,有些地方对集体积累资金的使用,不是用于生产投资,而是大量用于非生产性建设开支。集安县花甸子乡1983年初实有集体积累资金总额135.6万元,当年用于非生产性建设开支113.3万元,占全乡实有资金总额的83%,几乎全部花光了集体积累。
二是侵占、挪用、贪污公款的现象严重。如集安县清河镇的一个村,1983年组织了一个74人的旅游团,先后到天津、北京、上海、苏州...

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发展了,集体资金增加了,如何管好用好这部分集体积累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是值得引起重视的新问题。
最近,我们对吉林通化地区部分市县的集体积累资金使用情况作了一些调查,看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集体积累资金虽然增加了,但在资金的管理上,仍然沿用过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老办法,许多管理措施跟不上,乱占资金,贪污、挪用集体积累的现象不断发生,影响了农村集体生产建设的发展。具体说,一是积累资金使用不合理,非生产投资比例过大,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包干到户后,有些地方对集体积累资金的使用,不是用于生产投资,而是大量用于非生产性建设开支。集安县花甸子乡1983年初实有集体积累资金总额135.6万元,当年用于非生产性建设开支113.3万元,占全乡实有资金总额的83%,几乎全部花光了集体积累。
二是侵占、挪用、贪污公款的现象严重。如集安县清河镇的一个村,1983年组织了一个74人的旅游团,先后到天津、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游览了一个多月,花掉集体积累17,974元,至今未做处理。再如通化市有个乡的多种经营场场长私自动用公款5,822元,为自己的汽车购买汽油和购置汽车配件,化公为私。又如,有个生产队长挪用公款17,600元,买了一台汽车,还把45,000元公款借给自己的亲戚及关系单位做买卖,获利归自己,致使这个队的现金被占光,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抚松县最近在财务整顿中,查出17人贪污公款6,521元。柳河县柳南乡在财务清查中,发现全乡原60个生产队中,竟有一半以上生产队干部贪污,金额达27,412元。
三是“活钱”变“死钱”。目前,由于集体积累沿用老一套管理办法,对集体积累没有新的使用规定,有的地方将集体积累存入银行,使活钱变成了死钱。这样,就造成了一方面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缺少资金,另一方面集体资金存在银行吃利息的现象.通化地区是个山区,资源丰富,发展多种经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民对发展商品生产有很高的积极性.1983年,全区农民共获得贷款总额14,019万元,仅利息支出一项就达1,523万元,平均每个农民支付利息9.5元,每户支付51元。如果全区按现在的积累速度计算,每年可拿出4,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农民发展生产,仅利息一项就可节约715万元。目前,农民自己提留的积累资金自己得不到使用,既影响了资金利用效果,也挫伤了农民继续提留积累和兑现承包合同的积极性。
为了用好现有集体积累资金,支持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我们认为,对集体积累资金的使用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认真搞好财务整顿,实行集体资金村有乡管,建立健全适应包干到户后集体财务特点的资金管理制度。首先要认真开展财务整顿,清理好帐目、财产、现金、各项往来帐款和包干后的财产变价款,建立健全帐簿,并及时催要欠款。第二要建立资金使用、审批等项管理制度。第三要实行集体资金“村有乡管”制度。办法是:把各村现有资金,统一存入银行,按村立户,谁的钱谁用,由乡业务部门负责管理。行政村用钱时,先填写现金开支审批单,经审核批准后,再到银行办理支款手续。这样可以防止一些村队干部乱花钱的现象。抚松县东岗乡采取这种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该乡经营管理站已代管村队资金85万元,一年多来在支持“两户一体”发展生产,搞活资金上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区200个乡镇中,实行集体资金村有乡管的有104个,占全区乡镇总数的52%,其中管得比较好的占实行集体资金村有乡管的40%。实践证明,这是管好用好集体积累资金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2.要大力支持“两户一体”发展商品生产,开发当地资源。集体积累资金的使用,应主要用于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开发当地资源,并把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同时,要根据贫困户的经济状况,向农民直接发放资金,或垫付生产费用,不收利息,实行春借秋还,解决农村贫困户发展多种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采用这种办法,要签订合同,防止借后不还,发生新的欠款,对用于搞开发性生产的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通化地区集安县花甸子乡用集体资金向农民发放植树造林贷款301,000元,栽树662,000棵,深受造林户的欢迎。靖宇县花园口乡巴里村为农民发放资金11,000元,解决了农民发展人参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使资金得到了合理使用。
3.扶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农村实行包干到户以后,许多地方出现了农民自筹资金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现象。为了鼓励农民向土地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对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也可以用集体资金进行一定的无偿扶持。如对农民自建的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承包管理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进山造林项目等给予补助,这样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4.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在积极促进商品生产发展,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运用好集体积累资金,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为适应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可以用集体资金兴建一些必要的文化设施,以满足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