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同志在《经济研究》第5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国外不少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家主张在改革开始的几年要有意识地放慢生产增长速度,减少基本建设投资,避免立即大幅度地提高工资和奖金,以便腾出足够的资金来搞经济改革,保证改革有良好的经济环境。
我国的经济改革是在全国人民正在为争取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而奋斗的过程中进行的。目前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还有不少问题,能源、交通和原材料供应仍然紧张,财政还有赤字,财政经济上存在问题的总根源在于经济效益太低,而经济效益低又是由过去僵化和封闭的经济体制造成的,因此,为了争取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治本的办法是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然而,要使经济改革的步子迈得较大,国家需要拿出较多的资金。而在当前国家手头的财政、物资和外汇后备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如果各方面的支出增加过多、过猛,就会使财政经济情况不但不能继续好转,还有可能恶化。面对着这样一个似乎封闭的环境,我们只能采取如下的策略来打开一条走向良性循环的通道,这就是:在一切其他方面尽可能地紧缩,全力保证经济改革的资金需要。国家的财政后备越宽裕,经济改革的步子越有可能迈得比较大,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也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