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金县财政局在乡财政所建立之后,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前进,对乡财政所工作人员实行了“划分职责,按人定岗”的岗位责任制,有效地促进了乡一级财政工作的开展。
金县共有20个乡(镇)财政所,配备有74名干部。为了充分调动乡财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金县财政局于1984年制定了财政所所长(兼综合会计)、支农资金管理、乡镇企事业财务管理、农业税、契税、出纳员等六项岗位责任制,将每个乡财政工作人员都置于岗位责任制的约束之中,并按岗位责任考核每个同志的工作。财政所六项责任制全部符合考核标准者为100分,每一单项责任制分数则不尽相同。如,支农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订为23分;凡认真贯彻执行支农资金管理办法,按照制度提出申请,落实项目,签订合同,并按预算监督拨款者得3分;凡管好用好各项支农资金,加强监督检查,坚持验收制度,保证专款专用,建好资金使用效益卡片者得6分;凡投资项目能按合同规定及时完工,并按期收回支农资金者得8分;凡投资项目完工后能及时向县局报告资金使用效益,对未完工的项目(指结转工程)年末能向县局报告资金使用情况者得4分;妥善保管资料,达到档案化要求者得2分。考核先进个人时,以个人实得分数与其单项责任制总分数的百分比值的高低为准。例如,支农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的满分为23分,如果被考核者得21分,其得分比值为:

在全县选优,谁的比值高就确定谁为先进个人(一般评选前六名)。
考核评比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专业考核,突出重点。乡财政人员之间,由于各自分工不同,各有专业特长,县财政局不定期地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口考核,针对性强,能促使参加考核的人员从自己的工作中发现差距,学到他人长处。2.划片考核,联审互查。为了保证乡财政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具体工作,县财政局按乡财政所地理位置,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片,组织乡财政人员联审互查。大家一看制度,二听汇报,三查帐务,四议工作经验和差距,进行认真的考核评比。每次考核评比之后,县财政局都要认真总结,肯定成绩,归纳存在的问题。年终总结全年考核情况,确定先进单位和个人,开好表彰会。
实行岗位责任制以后,金县的乡财政工作出现了新面貌。一是规范化。各项工作都能归纳成条,开展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科学化。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整体上又能相互配合,互为促进,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专业化。每人各自负责一摊,工作有了“套路”,专业知识水平也随之提高。乡财政干部反映说:建立岗位责任制,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指标,人人有了上进感,工作主动往前抢。得胜乡财政所以前扶持“两户”发展商品生产工作做得不太好,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后,负责“两户”发展生产的同志不甘落后,决心迎头赶上。他们经常深入“两户”,了解情况,看生产项目是否对路,生产措施安排是否得当,做到扶持前心中有数。得胜乡五炉村农民王启祥想发展种养业,缺少资金,乡财政干部经过实地调查,认为项目和措施可行,借给周转金一万元,帮助他发展养牛32头,养肉鸡5,000只,养蘑菇1,000箱。经过一年奋斗,王启祥还清了周转金,净收入达15,000多元,对附近农民吸引力很大。乡财政所因势利导,争取乡政府支持,召开了“两户”发展商品生产经验交流会,使专业户、重点户由10多户发展到370户。实行岗位责任制后,还促使乡财政人员加强了部门协作,共同把事业办好。1984年,登沙河乡财政所为了发挥地区优势,尽快发展花生地膜覆盖生产,在落实支农资金项目时,主动同乡科技、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借出支农周转金五万元,加上农民自筹,发展了地膜花生16,775亩,平均亩产428斤,创本地历史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