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3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现在我国人均占有粮食量,还不到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一半,有些地方粮食“过剩”是一种不完全正常的现象。它反映了目前我国粮食消费水平和转化能力低;也由于我们过去长期缺粮,如今粮食多了一点,某些工作环节暂时跟不上。我们对粮食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全面的认识,千万不要从目前有些地方的暂时现象中得出不正确的看法,冒然采用限制生产的简单化办法,那样势必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起粮食生产的波动,进而影响整个经济建设。
粮食本性“商”,多了就应该允许它自由地进入广阔的流通领域。大量事实证明,国内粮食市场的潜力很大,只要放开手脚,群众会有办法解决种种难题。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工业、饲料工业,就地把粮食转化为肉、蛋、奶和其它加工食品,是消除“过剩”假象、刺激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人民生活改善的迫切需要。新办的这类企业,要尽可能放到农村,由农民自己办,不使城乡争利、“官”民争利。只要食品加工业和饲料工业加快发展,眼下为粮多发愁的同志就会深切地感到,我国的粮食并不富足,还必须与农村其它多种经营一起,继续大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