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苍溪县税务局何明华同志,是1978年底参加工作的青年干部。四年多来,他在党的教育培养和老同志的帮助下,经过刻苦自学,从一个不懂税收业务的门外汉,变成一个具有一定税收、财会专业知识的业务骨干。在工作中,小何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关心企业生产,注意密切征纳关系,受到了领导、群众和纳税单位的好评,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近担任了苍溪县税务局税政股副股长的职务,今年出席了四川省税务专管代表会议。
小何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在农村税务所当专管员。因为不熟悉业务,收税时四处碰钉子。有一次他到一个企业去查帐,人家见他是个新手,将帐递过来让他自己翻,他只好说不懂,叫会计报个数他填票。加之到农村收税有时要步行往返几十里,十分辛苦。小何一度产生了转业改行的念头。领导和同志们及时帮助了他,使他认识到:革命工作多少行,行行都要有人干;税收工作大有可为,只要刻苦学习,就会成为内行里手,困难就会让路;工作就是斗争,要搞税收就不怕吃苦,敢于斗争。从此,小何下决心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的税收事业。
思想的航道疏通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了,何明华就象那鼓起风帆的小船,急速地驶出了港湾。他首先从摸清自己分管的税收基本情况入手,通过听老同志介绍、自己查阅资料、到企业实地调查了解,很快掌握了自己分管企业的全部纳税项目,并根据税收政策规定,对各企业的适用税率、纳税环节、计税价格、征免界限、征收时间等重新进行鉴定,请老同志审改后执行。为了掌握专业知识,他自学了供销社、合作商店、社队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阅读了《国家税收》、《查帐知识》、《会计原理》、《财政制度选编》等业务书籍及有关报刊,并作了十多万字的学习笔记,演算了大量的习题。刻苦自学,为他这条行进中的小船提供了动力,他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四年来,他参加查帐80多次,多次发现企业乱列费用、擅自报损、请客送礼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经小何手查增利润12万余元,查补税款5.6万元。

何明华同志在征管工作中坚持促产增收,主动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了帮助酒厂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打开销路,他深入生产现场,熟悉泡粮、蒸粮、凉厢、发酵、蒸馏、烧煤等过程,先后为企业解决了原料不足,销路不畅,产品积压等问题,还协助酒厂推行“定包奖”责任制和费用定额包干管理办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81年,县供销社实行分店核算,增加了八名会计,小何应供销社的邀请,担负了培训会计的主讲任务。经过短期培训,这些会计回到工作岗位后,小何还经常下店辅导,帮助他们做好核算和管理工作。1982年,他针对合作商店所得税汇算时发现的财务会计上存在的问题,又集中这些商店的会计,进行短期培训,指出解决的办法,企业反映很好。
“小何人虽年轻,办事却很老练”,这是人们对何明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赞扬。区供销社有个干部是该社负责人的亲戚,一年之间短款1,400多元,未查明原因,那个负责人就同意报损。何明华得知这一情况后,利用征税查帐的机会,协同区供销社进行查实,剔除了不应报损的部分。1981年春节,某公社经理部六个职工,每人购买香烟50条,享受了批发价,差额款90多元冲减了库存商品,漏交了工商税。小何及时向公社党委汇报了这一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党委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补收了差价款。又一次,供销社修建房屋,经办人员用支农木材给单位领导做家俱,低价收款,并打算给小何也做几件。何明华意识到接受这个优待会带来什么后果,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果然,有人提出将少收的木材价款在基建经费中报帐,小何坚持不让,最后经办人不得不补收了少收的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