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出财源,出财政收入,这是衡量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改革的要求。
改革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责任制,是为了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合我国国情、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群众积极性发挥了,生产发展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要真正实现这个要求,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要从实际出发,适合本地区、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特点。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工商业同农业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受内部和外部很多因素的制约,计划性强,与各方面的联系密切。再说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先进的,也有后进的,有大中型企业,也有小型企业,有机械化程度很高的企业,也有半机械化和基本上是手工劳动的企业,有盈利企业,也有亏损企业。即使同一部门,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下功夫调查研究,经过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在探索中前进。企图照抄照搬别的现成模式,一哄而起,不可能达到改革的目的。
第二,改革要责、权、利相结合,“责”字当头。经济责任制是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管理制度,其中,责任是第一位的,是核心。如果首先想到的不是多尽责任和义...
改革出财源,出财政收入,这是衡量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改革的要求。
改革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责任制,是为了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合我国国情、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群众积极性发挥了,生产发展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要真正实现这个要求,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要从实际出发,适合本地区、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特点。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工商业同农业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受内部和外部很多因素的制约,计划性强,与各方面的联系密切。再说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先进的,也有后进的,有大中型企业,也有小型企业,有机械化程度很高的企业,也有半机械化和基本上是手工劳动的企业,有盈利企业,也有亏损企业。即使同一部门,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下功夫调查研究,经过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在探索中前进。企图照抄照搬别的现成模式,一哄而起,不可能达到改革的目的。
第二,改革要责、权、利相结合,“责”字当头。经济责任制是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管理制度,其中,责任是第一位的,是核心。如果首先想到的不是多尽责任和义务,而是多要权力和利益,那就会把企业引向脱离国家计划的轨道。如果责、权、利定得不缜密合理,不是既给企业以动力,又给企业以压力,希图不经过努力,使企业轻轻松松地得到好处,那就很可能是新政策、老办法,企业仍可能象过去那样无忧无虑躺在国家身上过日子。
第三,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总的原则是:首先保证国家多收,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只有确保国家能够集中必要的财力,进行农业、能源、交通和科学教育等重点建设,企业才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职工才有长远的利益。企业多留和职工多得,只能在确保国家多得的前提下实现,只能在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挖掘内部潜力的条件下实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企业增收部分中,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职工得小头。
第四,改革一定要实行奖勤罚懒的政策。在制定方案时,那种不想花力气,试图通过压基数,争比例,从国家财政上挖一块的想法和做法,是不足取的。在方案实行之后,那种不下苦功夫,不动真本事,不管经营好坏,或者经济效益没有什么提高,甚至降低,还要求保护既得利益的状况,必须改变。客观情况有了变化,由于有利因素而得到的好处归自己,由于不利因素而出现的损失归国家的做法,也必须改变。
(摘自1983年2月23日《经济日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