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1979年以来,不少地区在国营企业中进行了以税代利的试点。从各地的试点情况看,实行以税代利,既可以为企业增添活力,又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是改革的方向。
天津手表厂等四个国营工业企业,1980年开始试行以税代利,截至1982年底,三年平均,每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7.3%,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1.45%,利润总额增长9.51%。这四个企业1982年以税收形式上交国家的利润比1979年增长16.4%,三年平均每年增长5.2%。试行利改税后,由于国家不再给企业增拨各种资金,企业留利部分增长幅度较大。
广东八个工业企业,从1980年7月进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的试点,近两年与试点前两年相比,总产值增长47%,实现利润增长175%;工商税增长47%,国家从这些企业所得的净收入增长77%。
江苏常州市六个国营工厂实行以税代利试点,两年来,初步改变了过去躺在国家身上吃“大锅饭”的现象。1981年、1982年的平均销售收入,比1980年增长30.7%,实现利润平均增长27%,普遍高于同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上缴国家的税收逐年上升,1982年比1981年增长10.6%,保证了国家得大头。
黑龙江七家试行以税代利的国营企业,两年多来,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上缴国家的税收逐年上升。...
自1979年以来,不少地区在国营企业中进行了以税代利的试点。从各地的试点情况看,实行以税代利,既可以为企业增添活力,又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是改革的方向。
天津手表厂等四个国营工业企业,1980年开始试行以税代利,截至1982年底,三年平均,每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7.3%,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1.45%,利润总额增长9.51%。这四个企业1982年以税收形式上交国家的利润比1979年增长16.4%,三年平均每年增长5.2%。试行利改税后,由于国家不再给企业增拨各种资金,企业留利部分增长幅度较大。
广东八个工业企业,从1980年7月进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的试点,近两年与试点前两年相比,总产值增长47%,实现利润增长175%;工商税增长47%,国家从这些企业所得的净收入增长77%。
江苏常州市六个国营工厂实行以税代利试点,两年来,初步改变了过去躺在国家身上吃“大锅饭”的现象。1981年、1982年的平均销售收入,比1980年增长30.7%,实现利润平均增长27%,普遍高于同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上缴国家的税收逐年上升,1982年比1981年增长10.6%,保证了国家得大头。
黑龙江七家试行以税代利的国营企业,两年多来,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上缴国家的税收逐年上升。1982年和1981年,七个企业上缴税收总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2.4%和12%,企业税后所得分别增长2%和14.9%,实现了增产增收。
上海市所属十个县的五十个小型国营交通企业,从1981年开始试行以税代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82年这些企业实现利润比试点前的1980年增长50%,上缴国家的收入占实现利润总额的60%,比试点前增长15%。企业留利占实现利润总额40%,比原来增长1.8倍。
实行以税代利,把企业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既有压力,又有活力,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一位实行以税代利的企业财会负责人说:“实行以税代利,按实现利润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是外有压力,内有动力,逼着我们学会做生意”。江苏常州交通车辆修配厂实行以税代利后,厂长坐不住了,工人也自觉关心工厂的发展了。1982年上半年,在主要产品生产任务减少,预计全年要少收20万元的情况下,厂领导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新增了改装救护车、X光流动拍片车、两用车等业务,结果年底实现利润比计划增长25%。天津手表厂实行以税代利后,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通过加强材料定额管理和技术革新,使表套报废率由过去的50%降低到20%以下,一年就增加利润156万元。
实行以税代利后,在保证国家多得的情况下,企业的留利也增长了,企业用于生产发展和职工福利的基金也有较多的增加。广东八个试行以税代利的企业,用税后留利等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共购置设备750多台(套),完成了204项重要技术改造项目,带来了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天津手表厂等四个企业,用税后留利进行了十项较大的技术改造,购置了四项主要设备,修建厂房7,500平方米,还修建了职工宿舍、食堂等。黑龙江七家国营企业税后利润留成后,有了机动财力,促进了企业挖潜改造,发展生产。齐齐哈尔制药厂用税后利润和银行贷款对中药车间进行技术改造,使新型中药片剂的年产量翻了一番,盈利几十万元。
(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