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今后经济建设十条方针中,明确指出了要“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增加和节省建设资金”。这是我们作好财政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政困难,资金不足。解决这个问题,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认真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
生财、聚财、用财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生财之道是财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生财有道,聚财才能有源。聚财有方,用财才能有据。用财得当,才能财源茂盛,促进生财。怎样把讲究“三财”之道落实到当前财政工作上?谈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要提高对“三财”之道的认识,明确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要认识到,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又影响经济。讲“三财”之道,首先讲生财之道。要学习马克思再生产原理,立足于发展生产。另一方面,要坚持计划经济。财政必须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把促进经济的发展作为长期的、根本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防止和克服单纯的财政观点,从宏观经济着眼,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提高财政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水平,使财政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今后经济建设十条方针中,明确指出了要“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增加和节省建设资金”。这是我们作好财政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政困难,资金不足。解决这个问题,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认真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
生财、聚财、用财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生财之道是财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生财有道,聚财才能有源。聚财有方,用财才能有据。用财得当,才能财源茂盛,促进生财。怎样把讲究“三财”之道落实到当前财政工作上?谈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要提高对“三财”之道的认识,明确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要认识到,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又影响经济。讲“三财”之道,首先讲生财之道。要学习马克思再生产原理,立足于发展生产。另一方面,要坚持计划经济。财政必须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把促进经济的发展作为长期的、根本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防止和克服单纯的财政观点,从宏观经济着眼,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提高财政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水平,使财政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认真地支持消费品生产和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发展轻纺工业,发展消费品生产,这既是改善市场供应、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又是增加财政积累的有效途径。讲究“三财”之道,就要研究如何支持轻纺工业、包括食品工业的发展。目前我们的粮食、面粉仅仅是粗加工,花色品种太少。今后要搞细加工,食品行业大有可为。手工业也可以大力发展。既要通过税收这个经济杠杆加以鼓励促进,又要从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农业方面,在保证粮田面积不减少的基础上,要尽力促进农村多种经济的发展。农业上落实责任制之后,农村的多种经营正在蓬勃发展,我们的工作一定要跟上去,财政、税收都要给予支持。这对繁荣经济、开辟财源是有很大作用的。
第三,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增产增收。目前经济效益差,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各方面共同配合,有机地进行,光靠一个部门是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的。因为经济效果涉及到各个方面,诸如计划、物资、劳动、财政、基建等各个管理部门。比如调整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以及走联合和专业化协作的道路等等,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在一个企业来说,经济效益低,有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要进行具体分析。在某些企业,主观原因是主要的;在某些企业,客观原因也许是主要的。一方面企业的负担确实不轻,多少只手伸到企业,如原材料提价、提高工资、退职退休增加、利息提高、还有收这个费那个费,名目繁多。所以造成摊派资金、挤占成本等等问题很多。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企业的消耗定额高,原材料浪费、产品质量差,其他方面的浪费也大。因此,中央提出要全面整顿企业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整顿,才能把经济效益搞上去。对企业的整顿,从财务角度说,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经济核算制,降低成本,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这就是财政、财务工作的课题。当前成本上升幅度大是个突出的问题。成本核算不实,有的是估计的,有的是倒算的。一个企业,如果成本这个环节抓不住,企业管理就必定差。成本的构成,原材料、燃料约占70%,人员工资加管理费约占30%。抓住成本这个环节,一层一层解剖下去,企业的矛盾就可以暴露,就便于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第四,加强支出管理,积极提高资金使用效果。财力用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经济效果。生财、聚财之道搞好了,如果用财不当,仍然是功亏一篑。因此,一定要从全局出发,加强计划性,加强事前的可行性研究,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要花冤枉钱。一定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这不仅是个节约的问题,也是个社会风气问题。各项支出,要恢复和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当前尤其要加强基本建设和各项事业费的定额管理,逐步实行定员定额制度。改变那种开支无定额、无比例,花了再说.敞开口子花钱的作法,真正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事办好。
第五,整顿财政补贴,严格控制奖金发放。目前,财政对各方面的补贴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应当对财政补贴分门别类地进行一次清理,分清哪些是合理的,可以继续实行;哪些是不合理的,应当进行改革。要正确确定基数。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奖金不可不发,但也不可滥发。所谓奖金,就是国家在一定时间内考核企业成果,所给予的奖励。这是国家对企业的关系。而企业对职工,在一年或半年之中进行考核,先进的给予奖励。现在有的企业出现滥发、多发奖金。还是要坚持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奖金的增长的比例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比例,这是不正常的。必须坚持“生产长一寸,福利长一分”的原则,并且要反对平均主义。我主张,奖金应当按年发,或半年发一次,这样才能真正鼓励先进。按月发奖金,月月发五元、八元,起不了什么鼓励作用,而且还容易发生弄虚作假的流弊。
第六,强化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税收在全国财政收入中占56%,对国家财政收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税收有强制性、稳定性。税收对经济可以起调节作用,对于要支持的产品,税率可以订低一些,甚至可以减税免税;对于需要限制的产品,可以提高税率,加以制约。今后要加强税收工作,根据国民经济调整和发展的要求,对一些税收政策规定作必要的调整,以更好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七,要改革财政、财务管理体制。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光靠财政部门还不行,还要发挥各级党政关心财政的积极性,调动各部门、各企业单位和广大职工群众理财的积极性。对于现行的利润留成、盈亏责任制要认真总结经验,不合理的要加以修订,使之不断完善。要合理体现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总的原则,利润增长部分,首先要国家多得。还要把财政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管理体制搞好,使各级党政更加关心财政。分级包干后一定要维护国家的统一计划,要加强全局观念,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