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11 作者:耿建华
[大]
[中]
[小]
摘要:
有的同志在谈到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往往认为是这样: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应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大体相当于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从三十年来的实践看,事实确实如此。从1950年到1978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8%,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2.7%,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3%,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0.7%。但是,这种状况是不是正常的?是不是我国财政收入的规律?是需要认真探索的。
财政收入状况是由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我国财政收入的状况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我认为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之所以高于农业,低于工业,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我国长期以来工业的发展速度比农业的发展速度快,国家又对农业采取稳定负担,增产不增税的政策,国家直接来自农业的财政收入减少。1958年农业税条例规定全国农业税的平均税率为15%,1961年调低为10%,由于实行增产不增税,1978年农业税的实际负担只占实际产量的4.4%。如果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工业总产值的增...
有的同志在谈到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往往认为是这样: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应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大体相当于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从三十年来的实践看,事实确实如此。从1950年到1978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8%,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2.7%,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3%,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0.7%。但是,这种状况是不是正常的?是不是我国财政收入的规律?是需要认真探索的。
财政收入状况是由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我国财政收入的状况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我认为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之所以高于农业,低于工业,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我国长期以来工业的发展速度比农业的发展速度快,国家又对农业采取稳定负担,增产不增税的政策,国家直接来自农业的财政收入减少。1958年农业税条例规定全国农业税的平均税率为15%,1961年调低为10%,由于实行增产不增税,1978年农业税的实际负担只占实际产量的4.4%。如果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而工业与农业向国家财政提供的收入,即收入率又是稳定的,则是另一种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是以农、轻、重为序,造成农业生产发展缓慢,长期落后,满足不了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失调的重要表现之一,财政收入状况也正是这种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已见成效。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农业生产的形势会越来越好,一个经济繁荣,财源茂盛的局面肯定会到来。当然,为了使农民“休养生息”,为了把农业生产搞上去,国家从1979年起又降低了农民的负担,国家直接来自农业部门的财政收入减少,会暂时地影响财政收入;但是,从长远来看,农业生产上去了,工业特别是轻纺工业的原料多了,市场扩大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会大幅度的增长。
二、我国长期以来优先发展重工业,使收入率低的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收入率高的轻纺工业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比例失调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才表现为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而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
如果收入高的轻纺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收入低的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快,在轻纺工业和重工业国家收入率不变的情况下,则会出现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既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在轻纺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于重工业增长速度的条件下,考察一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变化。
假设:第一年工业总产值为4,500亿元,其中重工业产值为3,000亿元,向国家提供财政收入300亿元,收入率10%;轻纺工业产值为1,500亿元,向国家提供财政收入为450亿元,收入率30%;农业总产值为2,000亿元,向国家提供财政收入为200亿元,收入率10%。第二年工业总产值为5,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重工业产值为3,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轻纺工业产值为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农业总产值为2,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在收入率不变的情况下,重工业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330亿元,轻纺工业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517.5亿元,农业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220亿元。国家来自农、轻、重三部门的财政收入为1,0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6%。这说明在收入率高的轻纺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于收入率低的重工业的增长速度时,则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既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
还有一点必须分析的,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是改变一下收入率低的重工业与收入率高的轻纺工业的比例关系,则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也会提高。例如:
假设:第一年农业总产值为2,000亿元,收入率为10%,向国家提供财政收入为2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其中重工业产值为3,000亿元,轻纺工业产值为1,000亿元,重工业与轻纺工业产值的比例是三比一;重工业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300亿元,收入率为10%;轻纺工业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300亿元,收入率为30%;这样国家来自农、轻、重三部门的财政收入为800亿元。第二年工业农业的总产值不变,农、轻、重的收入率也不变,只是把重工业同轻纺工业产值的比例由三比一改为五比三,重工业产值为2,500亿元,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250亿元;轻纺工业产值为1,500亿元,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450亿元。由于重工业与轻纺工业产值比例关系的变化,国家来自农、轻、重三部门的财政收入为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农业增长幅度,低于工业增长幅度,不仅不是社会主义财政收入的规律,也不是正常情况,恰恰是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反映;
(二)在国民经济调整中,适当压缩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轻纺工业的发展速度,不仅是解决市场供应紧张,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解决国家财政问题的需要;
(三)调整重工业与轻纺工业的比例关系,即使在工业发展速度放慢甚至不增长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调整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加快轻纺工业的发展速度;另一个是重工业部门根据市场需要生产一些人民生活需要的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改变产品结构;也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
三、由于“四人帮”的破坏,把我国本来就低的经济管理水平,糟踏得更低了,于是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大,劳动生产率低,使国家财政收入受到严重损失。到1978年底,全国重点企业的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指标还有43%、原材料消耗指标还有55%没有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国工业交通运输企业的能源消耗如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大约一年可节约煤五千万吨,电二、三百亿度,油三、四百万吨;全国工业企业每百元产值实现的利润比历史最好水平还低30%,还有四分之一的国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全国1977年每个职工拥有的固定资产比1966年增加11%,而全员劳动生产率却降低3.1%;等等。这些事实说明,由于管理水平降低,国家财政收入受到严重的损失,这也是造成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从两个方面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一)产品质量差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由于产品质量差、废品多、或货不对路,加上我们的工业产品是由商业部门统购包销,这就造成了在工业环节计算了产值,实现了税、利上交,而到流通环节有些商品或积压、或报废、或削价处理,工业环节实现的财政收入,在商业环节又赔出去,所以算总帐财政收入减少了。
假设:第一年工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800亿元;商业部门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200亿元;国家来自工业商业两部门的财政收入为1,000亿元。第二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0%,为4,400亿元,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880亿元;商业部门的销售额也增长10%,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应为220亿元,但由于处理残次商品损失20亿元,实际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200亿元;这样国家来自工业商业两部门的财政收入为1,080亿元,仅比上年增长8%,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
在这里还要说及的一个问题,由于产品质量差造成在工业环节实现的财政收入,一部分又在商业部门赔出去,由于时间上的脱节,使有的年度财政收入虚假,多安排了支出;有的年度财政收入减少,造成财政困难;影响了财政、物资的综合平衡。
(二)消耗高、浪费大、劳动生产率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由于经济管理水平低,生产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高,浪费大,劳动生产率低等,是造成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的原因之一。
假设:第一年的工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800亿元,收入率为20%。第二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0%,为4,400亿元,由于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使收入率由上年的20%降为15%,虽然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但财政收入反而减少140亿元,比上年下降17.5%。工业总产值同样的增长速度,如果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使收入率由上年的20%提高为25%,则向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为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37.5%。
以上分析表明:社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虽对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起决定作用;但是,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又受管理水平的制约,在社会生产同等规模同等发展速度的条件下,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起决定作用。管理水平越高,财政收入越多,增长速度可以高于生产的增长速度;管理水平越低,财政收入越少,就会造成“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状况。从当前来说,狠抓经营管理,开展优质、高产、低消耗的劳动竞赛,扭亏增盈,消灭经营性的亏损;下狠心对那些产品质量低、消耗大、亏损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是解决财政问题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低于工业增长幅度的原因之一,就是管理水平低。管理水平低正是由于我们没有认识、掌握客观经济规律,甚至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把管理水平低所造成的财政收入损失,说成是正常情况,更不能作为社会主义财政收入的规律。
当然,引起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因素是很多的,例如,价格的变化,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税收负担的变化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我认为财政收入的状况是由经济状况决定的;财政收入状况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从建国以来的长期趋势看,由于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是增长的,也确实存在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的现象。但从年度看,又有过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既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又高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也有过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既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又低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这些情况的出现,也是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决定的。我们研究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忌以现象代替本质。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不仅可能高于农业的增长幅度,而且可能高于工业的增长幅度;即不仅可能做到“增产增收”,而且可能做到“增收大于增产”。这才是社会主义财政固有的规律性。至于说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加上林彪、“四人帮”的破坏,使我们没有能够将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造成国民经济失调,经济结构不合理,反映在财政上收入增长缓慢、支出效果差、浪费大、人民生活方面欠帐多等等“穷家难当”的局面,这些不是社会主义财政固有的东西,不应把它看作是正常现象或规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认真总结建国三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探索财政收支的客观规律,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适合四个现代化需要的财政收支政策和财政管理体制。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