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这是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对建设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保证贷款项目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乃是建设银行工作的新课题。
建设银行开展可行性研究,就是运用贷款单位提供的各种资料,对建设项目进行详细、周密、全面的调查分析,事先研究建设项目的可行性,选出最佳方案,作为贷款的对象,使贷款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果。
过去,我们在基本建设工作中,不重视可行性研究,许多项目操之过急,盲目上马,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如某地一条输气管线,耗资几亿元,修了近1,000公里的公路,因天然气资源不落实成为无效管道。因此,搞好基本建设,不仅要在设计、施工中讲求经济核算,做到投资少、工期短,更重要的是要使工程建成后能正常生产,发挥投资效果。在基本建设工作中,如果在设计施工上的浪费是以万元、百万元为单位计算的话,那么计划决策上的失误所造成的浪费,往往要以千万元或亿元为单位计算。因此,建设银行在确定贷款项目、签订贷款合同以前,必须慎重行事。要进行周密调查,研究它的可行性,对不同项目、不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把有限的资金,择优供给那些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盈利大的建设项目,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
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一般应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厂址选择是否合理?事实告诉我们:有的基建项目,由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源条件不清而盲目上马,仓促施工,结果工程建成后没有资源,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有的中途被迫停建、报废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由于没有全面考虑工业协作、交通运输条件,工程建成后,不能投产。因此,厂址的选择,一定要在对各项条件进行周密调查、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决定。
2.产品是否定型,工艺技术是否过关?过去,有的建设项目,产品未定型,工艺技术不过关就仓促上马,建成后不能投产,或投产后产品不合格,影响投资效果的发挥。因此,银行在决定贷款项目,签订贷款合同前,要调查了解贷款项目的产品工艺是否定型,技术是否过关,试制或试生产的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经过有关机关鉴定批准。对于产品未定型,技术不过关,质量无保证的项目,不能仓促发放基本建设贷款。
3.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有无竞争能力?生产产品是为用户服务的。产品没有销路,企业生产就没有前途。因此,银行要了解借款单位的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有无竞争能力,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如属新建项目,还应从全局出发,了解其是否属于重复生产、重复建设,以免建成投产后与老企业争原料、争能源、争市场。
4.产品成本、利润水平如何?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经济要求,但消耗大、成本高、利润小,甚至亏损的企业,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银行在贷款项目决定前,要调查分析产品成本计划、成本构成、利润计划等资料的可靠性,计算投资利润率,预测贷款收回期。
5.主体工程与辅助工程是否配套?一个项目能否发挥投资效果,除了主体工程外,辅助工程也很重要。如贷款项目所在地已经具备“三通”(路通、水通、电通)等条件,就会投资少、工期短;反之,所需投资就多,工期就长,甚至可能产生主体工程建成后,由于电源、水源缺乏,交通条件很差而不能正常生产。因此,银行在核算贷款数额时,要全面考察贷款项目是否具备了“三通”的条件,或贷款数额是否包括了各项配套工程所需的资金,防止预留缺口,骑虎难下。
为了提高可行性研究的质量,使我们对申请借款的项目是否发放贷款,发放多少贷款,以及何时发放贷款等作出正确的决断,在工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可行性研究,内容多、涉及面广,在进行综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和最佳项目时,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关键。在构成可行性的诸因素中,要以经济效果的大小作为首要的标准,也就是要用最少的劳动消耗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对于基本建设来说,既要核算资金消耗额的多少;又要核算资金占用期的长短。最终要以贷款收回期的长短为标准。因为,贷款收回期越短,投资的效果就越好。反之,贷款收回期越长,投资效果就越差。正如王丙乾同志在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一个大中型项目,要花10年才能建成,建成后国家的投资要8年以上才能回收,甚至有的还要国家来补贴它的亏损,那末,到本世纪末只有20年的时间,我们还能办多少事呢?我们搞四化需要的资金又从何而来呢?”当然,不同部门、不同项目贷款收回期不可能是一样的。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在产品利润小,贷款收回期长的情况下,也要根据国家的计划安排发放贷款。
2.在可行性研究中,对于几种方案、几个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择优选择时,既要考察微观经济效果,更要考察宏观经济效果。有的项目,从一个局部来看,似乎是“可行”的,而从全局来考察则是“不行”的。例如,有的地方,采取所谓“母鸡下蛋”的办法,在国家兴建的大型化工厂、化肥厂、农药厂的附近,兴办一些生产同类型产品的小厂,事实证明,这种“母鸡下蛋”的做法,造或了重复建厂,重复生产,浪费很大。确定一个基建项目,如果不符合宏观经济效果的要求,即使微观经济效果很好,也是不可取的。
3.基建管理体制的改革,促使建设银行的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开展可行性研究,要求我们站在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高度,综合各种因素,决定贷款的对象和条件。因此,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认真总结30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同时,充分认识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努力学习和掌握“系统工程”等现代管理科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办好基建贷款工作,为加快四化步伐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