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財政,是国家基层財政,又管理全公社的財务工作,这样就要求我們的財务管理制度和办法,根据保証国家收入任务,有利于公社的巩固与提高,有利于生产发展以及手續簡便的原則,大破大立,以适应当前公社化的新形势。
漣源县現有18个公社,是由原来的52个乡鎭合并組成的。在公社成立之初,財务上曾經出現了一些問題。原来的乡鎭,有少数的經費发生超支,数字錯乱,交接不清;而对公社的开支标准、帐务如何記載以及所属单位怎样管理等一系列新的問題,有的公社也感到束手无策。根据这种情况,县財政局在党委的統一領导下,依靠群众,积极的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从而使公社財务工作逐步的納入了正軌。
一、作好財务交接,解决乡遺留問題。为了澄淸公社財务上的問題,对原乡的某些經費超支、財务混乱和收支不平等問題,我們采取了一刀两断的办法,由乡編造1958年1—9月份决算,对其中的遺留問題,根据不同的情况处理,借支均全部收回,經費悬案該报銷的报銷,不能报銷的轉作公社开支,帐务乱的,通过办决算和移交彻底查清。对原乡的財产、农业稅册籍、乡办企业財务等也都及时办好了移交手續。公社則从10月1日起另行記帐,另行編报表,乡的各項收支数字只轉余額。这样,經过清理共收回借支3,500元,报銷250元,轉入公社开支的超支款1,000元,原来有4个乡財务很乱的都查清了,从而不仅澄清了混乱、摸清了公社家底,而且使悬案得到合理解决,乡財政干部卸下包袱,愉快的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二、調整、充实公社財政干部的力量。在公社建社初期,原有的52个乡財政干事,有16个調走了,有5个社領导力量很薄弱,这对工作的开展影响很大。根据这种情况,經向县委反映,及时調回了10人,調整、充实了公社財政科的領导力量,一般公社均配备了两个財政科长,一个負責全盘幷着重抓財政,一个抓农业財会輔导。財政科下設收入、財务、財会輔导三綫,收入以財干、稅干为主,財会輔导基本上是原有人馬不动,財务則主要从业务熟悉的財政干事中調配。一般設总会計一人,管理全社会計事务;另設工业会計一人。大队和厂矿为一級单位会計,大队財务人員一般是三个人,一个財务組长兼总会計,一个助理会計兼保管員,一个收入員。小队設一会計管理公共食堂及有关小队財会工作,厂矿財会人員一律不动,这样安排以后,干部力量問題解决了工作也很快的开展了。
三、加强公社財政預算的管理。要把公社財政管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必須加强公社預算工作。我們在公社財政干部力量問題解决以及財务交接手續办好以后,紧接着卽抓公社預算,1958年10月下旬卽帮助各个公社編好了公社第四季度預算,幷按月編报了报表。对公社預算管理,我們是采取“四統”的办法:
1.預算編制統一。在編第四季度公社預算的时候,我們規定公社范围內的国家預算和公社收支統一編造一个預算,划分出国家和公社两个部分,各自平衡,这样旣淸晰、又完整。
2.报表統一。实行公社收支包干以后,有的同志認为收多收少橫直定“死”了,多的不要,少了也不核减,报表报不报沒有关系。这种想法不但公社存在,县里的同志也有。經过說淸道理,組織辯論以后,大家思想上才轉过来,10月和11月份报表各个公社一般在月底就报出来了,紅旗公社的报表在28号由总会計梁念經同志亲自送到財政局。又为便于掌握公社內的全部收支情况(包括国家和公社两部分),在报表格式上也作了統一規定,国家預算收支科目下設有公社收支科目,幷附送公社收支明細表,从各个公社10月和11月的报表来看,一般都能按照規定編造,幷作到了收支平衡。
3.帐务上統一。公社总会計管理国家和公社的預算收支事項,一本帐,两个任务,总帐統一,明細帐分开,預算科目名称按国家統一規定划分使用范围,如工商各稅、其他收入等,純为国家預算收入科目,而农业收入、畜牧水产收入等,則为公社收入的使用科目。同时,在手續上也大力进行了簡化,如总帐科目較原来多級使用的减少7个,特种資金与自筹經費合幷,代管經費与应付款合并,取消其他存款,幷入預算存款。
4.統一开支标准,貫彻勤俭办社的方針。公社化以后,由于社大財力大,有少数社开始不再注意貫彻勤俭办社的方針,添置家具、粉刷房屋、購买自行車、收音机等現象都不断发生,办公費用急剧增加。根据这种情况,我們及时向县委反映,幷制訂了統一的开支标准,規定一般不得修建房屋、添置用具,敬老院、幼儿园的房屋应当因陋就簡,利用旧房。公用經費規定不得超过原来的开支标准,大队的办公費,每人每月不得超过一元。从現在各社执行的情况看,有的規定每个大队每月8元,有的6元,执行不一致,但总的都沒有超过县規定每人每月1元的标准。少数社大兴土木,大量添置用具的現象,現基本上已經制止了。
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的措施,从思想到业务、到具体手續上都統一起来了,旣抓国家預算內的收支,又抓公社財务,从而使公社感到很滿意,消除了某些公社干部原来以为我們只顧国家收入、不管公社收支的抵触情緒,积极主动的加强了公社財政工作,使公社財政迅速走上了正軌。
又为了使公社物資調拨上的有条不紊,我們又协助公社建立了調拨制度。在前一段由于公社实行半供給、半工資的分配办法,对所有工农业单位一律統收統付,物資无偿調拨使用,致某些厂矿、大队发生乱調乱用的現象,認为反正由公社統一計算盈亏,多用点少用点問題不大,后通过重点調查,和群众研究,制訂了产品調拨办法。办法的主要內容是:
1.公社范围內的产品調拨,事先須編造計划,报公社管委会掌握統一平衡,被調单位凭公社下达的产品調拨单調拨,产品調出后,調出单位視同上交收入記帐,調入单位視同公社拨款記帐,公社凭調拨单存根,分单位相应的記入收入或支出帐。直接属公社領导的大队、厂矿相互之間的产品調拨权属于公社,大队以下的各小队和厂矿各車間之間的調拨,由大队和厂矿負責。
2.厂与厂、厂与队之間的产品調拨,仅限于生产資料。至吃、穿、用的生活資料,仍作价付款;但公社調拨不在此限。
3.生产資料及原料,无偿調拨,但仍須照价結算,計价的原則是:有国营牌价的按国营牌价,无国营牌价的按市場价格,无市場价格的确定統一的內部調拨价格。
(原載湖南財政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