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国务院公布了“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管理暫行办法”,这是少数民族人民的一件大事,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又一具体表現。这个办法的实行,将进一步发揮各民族自治地方管理財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适应工业和农业、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幷举的方針,多快好省地建設社会主义。
建国九年,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經济面貌已經起了基本变化。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已接近完成,現有3个自治区,21个自治州,55个自治县,此外,还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在筹建,西藏已成立自治区筹备委員会,90%以上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都已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現了当家作主的願望。
在汉族地区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在少数民族90%以上的人口中,也基本上实現了生产資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帮助下,少数民族地区的財政支出有很大的增长。如民族自治地方1958年的全部預算支出比比1953年增长两倍以上,同时它的增长速度也大于一般地区;1953年民族自治地方的...

最近,国务院公布了“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管理暫行办法”,这是少数民族人民的一件大事,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又一具体表現。这个办法的实行,将进一步发揮各民族自治地方管理財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适应工业和农业、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幷举的方針,多快好省地建設社会主义。
建国九年,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經济面貌已經起了基本变化。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已接近完成,現有3个自治区,21个自治州,55个自治县,此外,还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在筹建,西藏已成立自治区筹备委員会,90%以上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都已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現了当家作主的願望。
在汉族地区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在少数民族90%以上的人口中,也基本上实現了生产資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帮助下,少数民族地区的財政支出有很大的增长。如民族自治地方1958年的全部預算支出比比1953年增长两倍以上,同时它的增长速度也大于一般地区;1953年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部支出占全国地方总支出的8.53%,1957年占10.95%,1958年民族自治地方支出預算則占全国地方总支出的13.12%。由于在財政上的帮助,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經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到1957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已有各类工矿企业3000多个,其中还包括若干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工业,甚至过去沒有經济中心的少数民族,現在也有了自己的經济中心;有民族小学27,000余所,中等学校280余所,高等学校10所,过去沒有学校的地区,現在也已經有了本民族的学校。目前在党的建設社会主义总路綫的光輝照耀下,随着全国建設大跃进的新形势,民族地区也掀起了汹涌澎湃的生产建設高潮,很多地区的工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了,农牧业生产和其他建設事业也在飞跃地发展。
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經济文化基础薄弱,比起汉族地区来,还相差很远。为了进一步迅速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济文化建設事业,党和国家又制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管理暫行办法”,幷給予大于一般地区的財政权限,使民族自治地方能够更充分地发揮积极性和創造性,积极地組織收入,合理安排支出,按照党中央所提出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会主义的总路綫的要求,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設。因此这一办法的公布和实行,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經济文化建設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更快地赶上先进的汉族地区,实現民族間的事实上的平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是国家財政的一个組成部分,必須根据宪法的規定和統一的財政制度管理本自治地方的財政,这是一个不可动搖的原則。“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管理暫行办法”充分体現了这一原則。如果在工作中忘掉这个原則,要求特殊权利,或各搞一套,自成系統,那就会失去共同发展繁荣的基础,这不但会給民族自治地方造成不可弥补的損失,也会給国家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考虑到少数民族經济不发达和基础薄弱的特点,党和国家的責任就是要尽快地帮助少数民族改变經济文化的落后状况,实現眞正的平等权利,因此,这个办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取得比一般省市地方更为广泛的財政管理权限,幷且可以得到較多的机动財力。在划分收入的时候,各級民族自治地方多于一般地区的收入項目:如对自治区除划給了一般省、市的財政收入項目外,还把在自治区內征收的商品流通稅、貨物稅、工商业营业稅、工商业所得稅、农业稅、牧业稅、盐稅等收入全部划給自治区,作为自治区的收入;对自治州和自治县除了划給一般县、市所有的財政收入項目外,还将在自治州內征收的工商业所得稅、农业稅和牧业稅收入全部划給自治州,把在自治县內征收的农业稅和牧业稅收入全部划給自治县。收入范圍划分后,收多于支的上繳上級国家机关,收入不敷支出的由上級国家机关补助。在支出方面,自治区也比一般省、市有較大的范圍,如一般省市的基本建設投資是由中央統一分配的,而自治区的基本建設投資是包括在自治区的总支出以內,由自治区自行安排。这就便于因地制宜,統筹安排,以发揮自治地方的积极性。自治州、自治县經济基础薄弱,絕大部分是依靠上級財政的补助来平衡收支的,基本建設支出比重較大,恐地方財政无力負担,归省、区統一安排,更便于照顧。同时又为了照顧自治州、自治县的困难,中央对轄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省,还在其支出基数上,給自治州增加7—8%,自治县增加4—5%,作为特殊照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收支范圍的大小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各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所管理的企业、事业机构和行政机关的范圍与职权的不同而产生的,这种差別是应該的,也是合理的。在划分收支范圍的同时,又估計到民族自治地方經济文化建設事业发展变化較大,在收支項目一經确定五年不变的情况下,将来会有困难的,因此規定上級的补助数額,可以按照民族自治地方每年建設发展的需要,予以变动;民族自治地方在执行預算过程中,需要新的建設項目,可以提經上級国家机关批准后,另行追加預算,撥款补助。这样就更适应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情况,有利于建設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在执行全国統一稅法的时候,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殊情况和需要自行减稅或免稅,还可以变通执行全国統一稅法或制定本自治地方的稅收办法,这就比一般地区有了較多的灵活处理的权限,以适应民族地区的特点。这些規定,充分体現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正确和偉大,也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管理暫行办法”的优越性。事实証明,少数民族只有在共产党的領导下,团結在各民族的大家庭中,才能获得民族平等权利和发展繁荣。
“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管理暫行办法”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在財政問題上的具体化。通过財政上的大力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据国家发展国民經济計划的方針与本地方的經济文化特点和需要,来发展本地方的經济文化事业,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也只有在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上,各少数民族才能尽快的改变落后面貌,过繁荣幸福的生活。